《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創刊于2014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
該刊是一份專門研究和發布關于出土文獻的學術期刊,致力于推動和深化對古代文獻、文物及相關歷史問題的研究,以期為學術界提供一份具有深度和廣度的學術交流平臺。該雜志主要收錄有關出土文獻研究的原創論文、研究報告和書評等,涵蓋了甲骨文、金文、簡帛文書、碑刻、墓志、古籍等多個領域。同時,也關注與出土文獻相關的歷史文化、藝術、宗教等方面的研究。雜志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深入的研究視角,贏得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贊譽,不僅注重理論探討,也強調實證研究,鼓勵作者運用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從多元的角度解讀和分析出土文獻。該雜志旨在為讀者提供豐富多樣的學術資源,對某一主題或問題的深入研究;對某一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總結和展望;為學者提供了一個交流思想、碰撞觀點的平臺。該雜志以其高質量的學術成果和專業的編輯團隊,已經成為了出土文獻研究領域的重要期刊。它不僅為廣大學者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的舞臺,也為推動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擬刊登的稿件,編輯部會及時將錄用通知單及修改意見反饋給作者,作者應及時將修改稿返回編輯部,在沒有約定的前提下超過3個月期限未修回,將被視為自動放棄。
(二)中文標題一般不超過20個字并與英文標題一致,文題經常用于檢索系統,盡可能不使用不常見或同行不熟悉的縮略語、符號和分子式。
(三)正文用五號字,行距為固定值,20磅,各一級標題居中,一級標題為小四號,加粗,二級標題居左,縮進兩個字符。其他正文用5號。
(四)引言一般不超過300個字,闡明研究目的、研究或觀察依據、國內外研究現狀等。引言部分可引用少量參考文獻,不應進行詳細討論。
(五)文稿需附300 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內容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和結論4 部分,各部分用第三人稱撰寫,冠以相應的標題,不分段。需標引3~5 個關鍵詞。
(六)圖表:文中只附必要的圖表。圖件最好用CorelDRAW軟件繪制或JPG格式,單獨拷貝原圖另發。插圖及表格在文稿中應標明位置,并在圖框下注明圖號、圖題和圖注。表格盡量使用三線表,表名放在表格上方。
(七)投稿時請作者提供單位、職銜、通訊地址、郵編、手機號碼及電子郵箱等聯系方式,并請提供作者簡介和既往學術成果發表情況。
(八)參考文獻按GB/T7714-2015《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出。
(九)來稿若有基金項目或其他資金資助項目,請詳細列出基金或其他資金項目類型、名稱及編號,每篇來稿的基金項目或其他資金資助項目原則上不超過3個。
(十)注釋是對論文中特定名詞或新名詞的注解。注釋可用頁末注或篇末注中的一種。選擇頁末注的應在注釋與正文之間加細線分隔,線的長度不應超過紙張的三分之一寬度。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三色路238號新華之星A座36樓,郵編:6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