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法制評論是一本由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地方法制研究中心主辦的政治期刊,2014年創刊,年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法學研究進展的綜述與評論、法學領域的最新動態。
《地方法制評論》創刊于2020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作為一本專注于地方法律制度和司法實踐的學術期刊,其內容廣泛且深入,涵蓋了憲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行政法學、國際法等多個法律領域。該雜志致力于探討法律制度的構建與完善,法律規范的解釋與適用,以及司法實踐的創新與改進,旨在為法律專業人士、學者、學生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個交流和學習的平臺。
在雜志中,讀者可以找到對憲法學理論與實踐的深入分析,包括對憲法原則的理解、憲法修正案的評價、以及憲法監督機制的運作等。這些研究不僅關注憲法的文本解讀,還緊密結合實際案例,探討憲法的實施效果和社會影響。刑法學部分則關注刑事立法、犯罪構成、刑事責任、刑罰執行等議題。雜志的文章可能會探討如何平衡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的關系,如何通過刑事司法改革提高司法公正性,以及如何通過科技手段提升刑事偵查的效率和準確性。
民商法學領域,雜志聚焦于民事權利的保護、合同法的適用、公司法的改革、知識產權的保護等議題。這些研究往往涉及民商事法律關系的調整,市場經濟的法治保障,以及新興商業模式的法律規制。行政法學方面,雜志的內容可能包括行政法規的制定與實施、行政程序的規范化、行政爭議的解決機制等。文章可能會探討如何通過行政體制改革提高政府效能,如何通過公開透明的行政決策提升公眾信任,以及如何在行政執法中實現權力與責任的平衡。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稿件請勿一稿多投。來稿時請留底稿,無論刊登與否,恕不退稿。3個月內未收到編輯部處理意見,作者可以改投他刊,但須告知本刊編輯部。
(二)討論應重點闡述本文新的發現及得出的結論與觀點,勿作文獻綜述,不要重復在結果一節中已敘述過的內容。
(三)參考文獻應選擇公開發表且以主要的列入,其序號按文中出現的先后為序編排。著錄格式按GB/T7714-2005“文后的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編排。
(四)文題避免使用簡稱、縮寫、標點符號、化學結構式及藥品商品名等不規范名詞。論著類文章應有英文題名,其含義應與中文一致,一般以不超過10個實詞為宜。
(五)引言:簡明扼要地說明本課題的背景、研究理由、目的、方法和意義。介紹研究的背景資料時應引用相關文獻。不應與摘要及討論部分的內容重復。
(六)同一頁類列出多個注釋的,應根據注釋的先后順序編排序號。注釋序號以“①、②”等數字形式標示在被注釋詞條的右上角。頁末或篇末注釋條目的序號應按照“①、②”等數字形式與被注釋詞條保持一致。
(七)來稿請注明字數并提供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籍貫、職稱、學位、工作單位、聯系方式和主要研究方向等,其中姓名和工作單位名稱請提供正確的英文譯名。
(八)摘要應包括論文涉及的目的、方法,主要結果和結論,一般在150-200字,摘要下面應提供3-8個關鍵詞,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九)獲得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應在文章首頁地腳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
(十)圖表的標題中需加單位;圖標題放在圖的下方,表標題放在表的上方;圖名稱不需要“XX圖”,但是表格中的名稱可加“XX表”。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廣州五山華南理工大學17號樓,郵編:51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