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學刊》創刊于2018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季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雜志的特色在于其開放性和包容性,這使得它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學術交流平臺。該雜志鼓勵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學術流派的學者們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和學術觀點。這種開放性和包容性的態度不僅拓寬了雜志的內容和視野,也為學術界提供了一個多元化的交流空間。
雜志的開放性體現在對投稿的歡迎態度上。無論是中國、日本、印度,還是其他國家的學者,只要他們的研究內容與東方學有關,都可以向雜志投稿。這種無國界的接納方式打破了傳統的學術邊界,使得更多學者有機會發表他們的學術成果,同時也讓讀者能夠接觸到更多元的學術觀點。其次,雜志的包容性體現在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學者的支持上。它并不局限于某個特定的文化或學術流派,而是鼓勵學者們從各自的文化背景出發,探討東方學的相關問題。這種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不僅豐富了雜志的內容,也促進了不同文化間的理解和尊重。
此外,雜志的開放性和包容性還體現在對學術流派的接納上。雜志并不追求單一的學術觀點,而是鼓勵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出發,對東方學進行深入探討。這種開放的學術環境,為學者們提供了廣闊的學術空間,也使得讀者能夠從多個角度理解和解讀東方學。雜志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不僅體現在其對投稿的歡迎和對不同文化的接納上,還體現在其對學術自由的尊重上。雜志鼓勵學者們發表自己的觀點,即使這些觀點可能與主流觀點相悖,也能夠得到尊重和發表。這種學術自由的環境,為學者們提供了表達自己學術觀點的空間,也使得學術界更加多元化和開放。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來稿被刊用后,如發現有抄襲、冒名等違反著作權法相關規定的現象,其責任由作者自負,本刊保留以法律途徑追究相關作者責任的權利。
(二)所投稿件當為作者本人獨立完成作品,無違法、違紀和違反學術道德情況;引文、注釋和其他資料,須核對原文,確保準確無誤;轉引資料應實事求是注明轉引出處;作者應保留所使用一切文獻、材料,以備編輯過程中查詢。
(三)參考文獻:僅限于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期公開出版發行的主要文獻。本刊的參考文獻著錄格式執行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四)題目:中文標題一般少于30字,簡短鮮明表明文章研究內容,盡量不用副標題及外文縮寫詞,避免使用非通用縮寫詞、字符等。英文標題應與中文標題一致,并符合英文表達習慣。
(五)正文:論文篇幅(包括摘要、圖、表、參考文獻)。應包括研究背景、方法、結果、結論或討論等幾部分內容。
(六)注釋采用腳注,一律置于當頁腳下,采取1、2、3……的標號,通篇連續排號。不用尾注、文末參考文獻的形式。
(七)本刊有權對來稿做文字表述及其他技術性修改。本刊編輯部將于收到稿件后三個月內決定是否采納,并通知作者。
(八)中英文摘要,摘要通常簡明扼要地描述研究目的、研究設計/方法/路徑、研究發現和結論等,通常中文200-300字為宜。
(九)投給本刊稿件,應確保無一稿多投,稿件主要觀點或基本內容,不得先于我刊在其他公開或內部出版物上發表。
(十)文中圖、表只附最必要的,表的序號和表題置于表上,表格采用三線制(特殊情況例外);圖的序號與圖題居中置于圖下,圖中文字必須能夠清晰地顯示;請仔細核對文中表、圖中的數據,并注明數據來源。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上海市楊浦區邯鄲路220號光華樓東主樓7樓,郵編: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