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是一本由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首都師范大學古文獻研究中心;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主辦的歷史期刊,2002年創刊,年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學術綜述、會議介紹、紀念文、榮休紀念、書評、出版信息_書訊四則、論著目録。
《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創刊于2002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
《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是一本專注于敦煌學研究的學術期刊。該雜志是敦煌學領域的權威刊物,旨在促進全球敦煌學界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以下是對該雜志的詳細介紹:
該雜志涵蓋了敦煌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和相關信息。敦煌學是研究中國敦煌地區及其周邊歷史、文化和藝術的學科,它推動敦煌學研究的發展,加強國際學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雜志刊載的文章包括研究論文、學術評論、會議報道、書籍評論等。這些文章涉及的內容廣泛,包括但不限于敦煌壁畫、文獻、考古發掘、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通過該雜志,學者們可以了解到敦煌學領域最新的研究動態和成果,及時掌握相關領域的學術前沿。
此外,該雜志還為學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促進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學者們可以通過該雜志了解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和觀點,并有機會發表自己的學術文章,分享研究經驗與成果。這有助于促進不同地區和不同學術背景下的敦煌學研究者之間的交流合作,推動敦煌學領域的進一步發展。
總體而言,該雜志圍繞敦煌地區的歷史、文化和藝術進行學術研究與交流。通過它,讀者可以了解到敦煌學領域的前沿研究動態和學術成果,學者們也可以通過該雜志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進行學術交流。它在推動敦煌學國際合作與交流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于促進敦煌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本刊一貫堅持唯以文章學術質量論的用稿原則,請勿以任何方式影響審稿。
(二)本刊維護首發權,切勿一稿多投。稿件寄出3個月內未收到用稿通知者,作者可自行處理。來稿一律不再退還。
(三)參考文獻:作者年份制,正文中以(作者,年份)形式置于對應處;詳細內容采用文后注形式,中文在前、英文在后,以音序排序,具體著錄格式見附件。
(四)文章標題:主標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用加粗的宋體小2號字。
(五)引文超過150 字換行另起;上下各空一行;第一行縮進4 格,以下各行縮進2 格。夾注置于最后一個標點符號之后。引詩超過8 行換行另起,規則同上。
(六)注釋采用腳注,每頁重新編號,著作的注釋內容依次為:作者、書名、卷冊、出版者、出版年份、頁碼,期刊的注釋內容依次為:作者、文章名、期刊名、年份、期數。
(七)作者簡介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籍貫,學位(學歷),工作單位(全稱),職稱,研究方向。另請隨文附上聯系電話、電子郵箱、詳細通訊地址、郵編等。
(八)關鍵詞:一般每篇可選3-8個反映文章主要內容的、具有檢索作用的關鍵詞,詞與詞之間用分號分隔。
(九)基金或課題項目:若要標注獲得基金或課題贊助的論文,應注明基金或課題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項目編號。
(十)來稿應立論明確,論述嚴謹,語句精練,使用國家通用語言和規范漢字,遵從國家有關計量單位、科技名詞、數字、標點符號、漢語拼音等用法的標準及其他規范性文件。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上海瑞金二路272號,郵編:200020。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