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箭與制導學報是一本由中國兵工學會主辦的工業(yè)期刊,1980年創(chuàng)刊,雙月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yè)領域發(fā)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導彈與制導技術、彈藥技術、火箭技術、彈道與氣動力技術及相關技術。。
彈箭與制導學報創(chuàng)刊于1980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fā)行周期為:雙月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yè)內有一定的影響。
彈箭與制導學報主要突出報導高新技術在本專業(yè)領域方面的理論研究成果,反映科研、生產、教學、使用上的最新應用成果,為國防現(xiàn)代化服務。
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
(一)來稿經審查后,編輯部有權對來稿作適當文字修改.來稿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
(二)來稿選題應具有問題意識,有的放矢;論點要正確,結構要合理,論證要充分,數(shù)據(jù)和資料要詳實可靠,文字表達要精煉準確。
(三)參考文獻一般不少于4篇,必須是公開發(fā)表且在文中確實引用的專著、期刊文章、論文集文章、學位論文、技術標準等,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順序編號。
(四)文稿標題層次用阿拉伯數(shù)字分級編號,如1級標題用 1……,2級標題用1.1……,余類推。通常設2至3級,不超過4級。文內標題力求簡短,一般不超過15個字。
(五)引言:簡明扼要地說明本課題的背景、研究理由、目的、方法和意義。介紹研究的背景資料時應引用相關文獻。不應與摘要及討論部分的內容重復。
(六)對文章某一部分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在正文中以注釋首次出現(xiàn)的順序編號,注釋內容按編號順序標注于正文之后,不得用于引文索引或致謝。
(七)主要作者的工作單位應寫明單位全稱、所在省市名及郵政編碼;作者簡介寫明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籍貫、職稱、學位、簡歷及研究方向(任選)。
(八)摘要是對文章內容的簡短、客觀而精煉的表達,無需補充解釋或評論(不出現(xiàn)“本文”“該文章”“簡述”“提出”“指出”“介紹”“討論”“概括”“進行探討、研究”等字眼)。
(九)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部委基金資助課題及省市重大科研項目論文,請注明號碼。
(十)圖號和圖題在圖下標注,與下面正文文字空一行;表號和表題于表上標注,與上面正文文字空一行,表格采用三線表繪制。由于印刷要求,圖表一律采用黑白顏色。
作者:尹翔; 張萌; 陳夢喬
作者:陳峰; 何廣軍; 熊思宇; 張文強
作者:薛鵬; 陸曉飛; 董文鋒; 羅威; 王良斯
作者:張俊; 高天宇; 高璞清; 王剛
作者:盧春燕; 田峰; 周英博
作者:劉尊洋; 沈陽; 李修和; 冉金和
作者:張穎; 王建業(yè); 王海龍; 張家亮
作者:王廣山; 王江
作者:任凱; 吳越; 賈磊朋; 石曉山; 鄭延斌
作者:馮曉明
被引次數(shù):指該刊被當參考文獻的引用次數(shù),以及被下載次數(shù)。
影響因子:指該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證該刊前兩年發(fā)表論文的次數(shù),與該刊前兩年所發(fā)表的全部源論文數(shù)之比。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lián)系出版商,地址:西安市丈八東路10號《彈箭與制導學報》編輯部,郵編:7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