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社科情報》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fā)行周期為:雙月刊,經(jīng)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yè)內有一定的影響。
《福建社科情報》是一本以福建社科研究為主題的學術期刊。該雜志旨在推動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的發(fā)展,促進學術交流和知識傳播,提高福建社科研究的質量和影響力。
該雜志涵蓋了廣泛的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其內容包括經(jīng)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教育學、管理學、歷史學、人文地理學等多個學科。通過發(fā)表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重要性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和評論文章,雜志為讀者提供了深入了解福建社科研究的平臺。雜志擁有強大的學術力量和專業(yè)性,它的編輯團隊由福建省內外的知名學者和專家組成,他們在各自領域具有深厚的學術造詣和研究經(jīng)驗。雜志對稿件進行嚴格的學術審稿,確保了內容的學術性、準確性和可信度,為讀者提供可靠的學術信息和研究成果。
此外,該雜志注重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它關注福建省的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發(fā)展,關注福建社科研究的前沿問題和實踐經(jīng)驗。雜志還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學術報告會和學術咨詢活動,為學者搭建交流平臺。它還與福建省內外的高校、研究機構和社會科學研究團體合作,推動學術資源的共享和合作研究的開展,促進福建社科研究的發(fā)展和繁榮。
總之,該雜志通過發(fā)表優(yōu)秀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促進福建社科研究的進步和創(chuàng)新。他的存在和發(fā)展為學者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學術交流平臺,也為福建省的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了知識支持和智力支持。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基本要求來稿要求題材新穎、內容真實、論點明確、層次清楚、數(shù)據(jù)、文句通順。
(二)論文一旦刊出,作者要承擔文章內容及其影響的責任。有多個署名作者的文稿,第一作者是直接責任者;如果第一作者不具備承擔文責的資歷或能力,應將其指導教師或課題負責人列為通訊作者,并承擔相應的責任。
(三)參考文獻按出現(xiàn)的次序列在文末,并在文中對應位置以右上角方括弧中的數(shù)字表示。詳細參考文獻格式,見往期雜志。
(四)各層次標題一律采用阿拉伯數(shù)字分層次連續(xù)編碼,一級標題使用1,2,3……;二級標題使用1.1,1.2,1.3……;三級標題使用1.1.1,1.1.2,1.1.3,……。
(五)正文用五號宋體,表題、表格正文、表注用小五號宋體,行距1.25倍或1.5倍。來稿不要分欄。
(六)注釋采用頁下注(腳注)的方式。頁下注(腳注)中引證文獻標注項目一般規(guī)則為:中文文章名、刊物名、書名、報紙名等用書名號標注;英文中,文章名用雙引號標注,書名以及刊物名用斜體標注。
(七)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服務單位、學歷、學位、職稱、職務等。另外,請注明通信地址、聯(lián)系電話、電子信箱。
(八)來稿應附3~8個關鍵詞。附200字左右的結構式摘要(理論研究不要寫成結構式摘要),內容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
(九)基金項目名稱應按照國家相關規(guī)定的正式名稱填寫,若屬多項基金資助項目應依次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
(十)文中有圖、表的,如果需隨正文文字的,請置于正文中。其余請單獨附圖、表,并請按正文涉及順序以圖1、圖2等附圖,并寫好圖注。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lián)系出版商,地址:福州市柳河路18號,郵編:350001。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