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史評論是一本由四川大學法學院;四川大學近代法文化研究所主辦的政法期刊,2008年創刊,年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專論、評論、書評。
《法律史評論》是一本專注于法律領域歷史研究的學術期刊,致力于推動法律史學的發展與交流,探究法律與歷史的關系,促進對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的深入理解。致力于傳承各國各時期的法律文明與歷史智慧,探索法律的演變和發展脈絡。我們研究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制度、法律觀念、法律實踐等方面的內容,旨在挖掘法律文化的深層內涵,為現代法律發展提供歷史經驗和啟示。鼓勵學者們進行學術創新,推動法律史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與融合。我們關注法律史學在人文、社會科學、文化研究等領域的應用和發展,促進學科交流和知識互補,拓寬法律研究的視野與深度。注重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相結合,使研究成果更具現實的指導意義。我們關注法律的實際應用和社會變革對法律的影響,并探索歷史發展對法律制度的塑造與演變。我們鼓勵學者們將理論研究與具體案例、實證研究相結合,深入剖析法律史的真實現象與原因。
《法律史評論》追求學術研究的嚴謹性和文字表達的精煉性。我們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和數據的可靠性,鼓勵學者們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我們著力提升論文的質量和可讀性,保持文字簡潔、邏輯清晰,使內容能夠被廣大讀者所理解和接受。倡導學術交流和社會服務的結合。我們舉辦學術研討會、專題講座等活動,促進學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同時,我們致力于向社會大眾普及法律史知識,推動大眾法治觀念的提升,為法律實踐和法治建設提供智力支持。致力于推動法律史學的發展與交流,探究法律與歷史的關系,傳承法律文明與歷史智慧。我們倡導傳承法律文明與歷史智慧、學術創新與學科交叉、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學術嚴謹與文字精煉,以及學術交流與社會服務的理念。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1、投稿者以所投稿件內容真實性文責自負,向本刊投稿不得一稿多投。本刊對來稿有刪節權,不同意刪改者請注明。
2、同一文獻兩次或兩次以上引用,第二次引用時,若緊接第一次引用注文,則徑注“同上注,第×頁”;若第二次與第一次引用之間有其他注釋,則在作者名之后,注明“前引注N,第×頁”。
3、標題層次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4級。層次序號為“10進位制”。例如:第一級為 1,第二級為 1.1,第三級為 1.1.1等。序號頂格書寫,序號后空一格書寫正文。
4、腳注中的外文參考文獻要用外文原文,作者、書名、雜志名字體一致采用Times New Roman,書名、雜志名等用斜體,其余采用正體。
5、作者姓名:用真實姓名,多位作者之間以逗號分隔。在篇首頁腳注標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工作單位、職稱、學位、主要研究方向。
6、摘要:一律采用結構式摘要,中文摘要300字左右,以提供論文的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描述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具有相對獨立性。
7、基金項目和作者簡介按下列格式: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編號);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單位,學位,研究方向。
8、正文內標題力求簡短、明確,一般不超過五級。層次序號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與注號區別。
9、量和單位文稿中的名詞術語必須規范化、標準化,量和單位應嚴格執行國家計量標準,量的符號一律用斜體(pH及特殊符號除外),單位的符號一律用正體。
10、提交方式:在提交之前,還可以考慮向其他作者或編輯咨詢他們的經驗和建議,以確保你的稿件能夠符合雜志的標準并提高被接受的機會。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北三環中路甲29號院華龍大廈。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