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研究是一本由中國古文字研究會;吉林大學中國古文字研究中心主辦的文化期刊,1979年創刊,年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文字起源與演變、文字結構與解讀、文字與文化、文字考古學。
《古文字研究》創刊于1979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雜志是一本深受古文字愛好者、學者及研究者們喜愛的權威學術期刊。其內容豐富多樣,橫跨了多個學科領域,專注于對各種古代文字系統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雜志的核心內容聚焦于漢字、古埃及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印度梵文等古代文字系統。這些文字不僅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更是我們理解古代社會、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過對這些文字的研究,我們可以窺見古代人民的智慧、信仰、生活方式以及他們與世界的互動方式。在文字研究方面,雜志不僅關注文字的形態、結構和語言學特征,還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例如,在漢字研究中,雜志會探討漢字的起源、演變過程以及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使用情況。同時,還會分析漢字與古代文化、哲學、宗教等領域的關聯,揭示漢字所承載的豐富文化內涵。
除了漢字,雜志還關注其他古代文字系統的研究。例如,在古埃及象形文字研究中,雜志會探討這種文字的象形特征、語法結構和書寫規則,以及其與古埃及文化、宗教和政治的關聯。同樣,在楔形文字和印度梵文的研究中,雜志也會關注這些文字系統的獨特之處以及它們在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來稿需包括文章名、內容提要、關鍵詞。內容提要需能簡明扼要、客觀準確地體現出論文的主要觀點;關鍵詞要以分號分隔并列。
(二)為加快稿件處理速度,本刊實行審稿意見及時反饋制度,盡量為來稿附上審稿意見,15日內會給出審稿意見。
(三)參考文獻:對引文作者、出處、版本等詳細情況的注明,序號為:[1] [2] [3]……格式為:序號、著者、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時間、在原文獻中的位置。
(四)標題序號按照“一”、“(一)”、“1”、“第一”或“首先”順序排列,一般不用“①”號。根據文章具體內容,序號可適當減少,但不可反順序使用。
(五)正文內各級標題一般不超過15字,盡量不用或少用標點符號,采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編號采用三級標題頂格排序:如一級標題1,2…,二級標題1.1,1.2…,三級標題1.1.1,1.1.2…。
(六)一般注釋采用附注的形式,即在正文需注釋處的右上方按順序加注數碼l、2、3、……,在正文之后寫明“附注”或“注釋”字樣,然后依次寫出對應數碼l、2、3、……和注文,回行時與上一行注文對齊。
(七)請另附單頁提供:作者簡介(包括出生年份、籍貫、工作單位、職稱、職務、學位、研究方向、電子郵箱、聯系電話)。
(八)摘要應包括論題、研究的主要內容、論證的方法或依據、提出的主要觀點或結論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
(九)文題應具體、確切,高度概括文章并應使用規范術語。文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外來語、縮寫詞、代號、符號等。
(十)文中量和單位一律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各種符號、字母應注意正確標示大、小寫和正、斜體,其上下角標字符的位置高低應區別明顯。標點符號的使用要準確。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太平橋西里38號,郵編:10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