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典研究是一本由廣州大典研究中心主辦的文化期刊,2018年創刊,半年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地方社會與文化、文獻研究與發現、民國文獻編纂探討。
《廣州大典研究》創刊于2018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雜志以其獨特的跨學科視角和豐富的學術資源,為讀者呈現了一個多元化、多維度的廣州城市發展圖景。這本雜志匯聚了來自歷史學、文化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的學者和專家,他們的研究成果共同構成了廣州城市研究的寶貴財富。
從歷史學的視角出發,它深入挖掘了廣州城市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廣州作為中國的南大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外交流的重要樞紐。通過歷史學者的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到廣州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脈絡、文化特色和社會變遷。這些研究成果不僅豐富了我們對廣州歷史的認知,也為廣州城市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歷史借鑒。
在文化學方面,雜志關注廣州的文化遺產、文化現象和文化創新。廣州作為嶺南文化的中心,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獨特的文化特色。文化學者通過對廣州的文化現象進行深入剖析,揭示了廣州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價值。同時,他們也關注廣州的文化創新和文化產業的發展,為廣州文化的繁榮和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論文稿內容應包括:文章題名、作者署名、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引言、正文、結束語或結論、參考文獻等。
(二)來稿應說明研究問題的切入點、創新點;引用他人的成果,須注明出處;引證不能用來構成本人論文的主要或實質部分;不得一稿多投或變相重復發表。
(三)中外文參考文獻格式要求中外文參考文獻分別排列,外文在前,中文在后。參考文獻類型以字母標識。
(四)正文中的各級標題分別為:“一”、“(一)”、“1.”和“(1)”等。正文中的表格按全文順次編號,如表1、表2等;表名在表格的上方居中;表格上下封口,左右不封口。
(五)正文的書寫格式、層次與序號寫法如下:各級標題序號頂格書寫,標題末一般不加標點符號。
(六)注釋一律采用腳注,注碼用“①②③……”,“每頁重新編號”方式。注釋碼置于句 號、逗號、引號之后,不出現在頓號后,句中不出注。
(七)稿件作者的署名之下標注每個作者的工作單位全稱及所在地的省或直轄市或自治區的地名、郵政編碼,同時附英文翻譯。
(八)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準確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九)基金項目:論文涉及的課題如為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注于文章首頁,如“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30271269)”。
(十)文稿請用稿紙謄寫或用打印機打印,字跡清楚工整,圖表整潔明了。圖和表要各有標題,各自編號。照片要清晰、反差大,以供制版用。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7號,郵編:1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