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法評論是一本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主辦的環境期刊,2018年創刊,半年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熱點聚焦、理論前沿、環境司法。
《環境法評論》創刊于2018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它是一份專注于環境法律領域的權威學術期刊,它不僅僅是一個理論研究的平臺,更是連接學術界、法律界、政策制定者以及環保實踐者的重要橋梁。這本雜志的獨特之處在于其深入剖析環境法律的發展脈絡,關注其變革動態,并深入探討這些變革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深遠影響。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雜志致力于為法律專業人士和學者提供一個交流思想、分享研究成果的廣闊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國內外優秀的法學家和學者可以圍繞環境法律領域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展開深入探討,提出新的理論觀點和研究方法,推動環境法律研究的深入發展。同時,這些研究成果也可以為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持,為環保實踐者提供有效的法律指導。
從政策制定的角度來看,它發揮著重要的政策咨詢和智囊團的作用。它密切關注國內外環境法律政策的最新動態,及時分析解讀相關政策法規,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和合理的政策建議。通過深入研究和分析,雜志可以幫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環境法律政策背后的邏輯和動因,更好地把握政策的方向和重點,從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實際、更加科學有效的環境法律政策。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稿件應關注國內外環境法理論與實踐的前沿動態、把握時代脈動,選題新穎、觀點創新,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或實踐意義。
(二)參考文獻標注方式允許采用角標方式或夾注方式,兩種標注方法任選其一,不要混用,推薦使用角標方式。
(三)文題:力求簡明,能夠準確反映文章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盡量不設副標題、不用標點符號、不使用縮略語,中英文題名含義應一致。
(四)注釋:對文章中特定內容(引用數據、觀點和結論)加以說明,在行文的右上角采用①②③……順序標出,使用頁下注,每頁順序編碼。
(五)稿件應為未發表的原創性作品,字數為1萬到2萬字為宜,特別優秀作品可不受此限。本刊倡導單一作者獨立完成作品,署名最多為兩人。
(六)摘要是對文章內容的簡短、客觀而精煉的表達,無需補充解釋或評論(不出現“本文”“該文章”“簡述”“提出”“指出”“介紹”“討論”“概括”“進行探討、研究”等字眼)。
(七)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市級以上基金資助或屬攻關項目,應標注于文章參考文獻后,書寫內容包括:項目來源、項目名稱及項目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或影印件。
(八)稿件須對他人知識產權有充分尊重,無任何違法、違紀和違反學術道德的內容;文責自負。
(九)圖、表分別連續編號,正文中須與之呼應,指示須清楚明白。圖號圖名應置于圖下方正中的位置,表號表名應置于表格上方正中的位置。
(十)稿件請附標題、摘要、關鍵詞,稿件正文中請勿出現作者信息,行文亦請避免可能透露作者身份的信息。作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別、民族、單位、職稱、郵寄地址和郵政編碼、聯系電話及電子郵箱等)請單獨附頁。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鼓樓西大街甲158號,郵編: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