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加工·冷加工是一本由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主辦的工業期刊,1950年創刊,月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信息之窗、工匠故事、工藝方案、機床/附件/工裝、刀具、維修與改造。
《金屬加工·冷加工》創刊于1950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月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刊物報道領域廣泛,深入涵蓋了金屬加工工藝與裝備的各個方面。它的主要內容包括機床及其功能部件、模具、刀具、夾具、工具、檢測測量等工藝裝備,以及控制系統、機電一體化、制造業軟件及傳動裝置等。
該刊物對機床及其功能部件的報道非常詳盡。從高端數控機床到傳統機床,從功能部件的設計、制造到使用、維護,都有深入的報道。這為金屬加工行業的技術人員提供了全面的參考,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機床及其功能部件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刊物對模具、刀具、夾具、工具等工藝裝備也有深入的探討。這些裝備是金屬加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對于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產品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這些報道,讀者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技術趨勢和行業動態,為自己的實際工作提供有力的幫助。
此外,刊物還關注控制系統、機電一體化、制造業軟件及傳動裝置等技術的發展。這些技術是現代制造業的重要支撐,對于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這些報道,讀者可以了解最新的技術趨勢和行業動態,為自己的實際工作提供有力的幫助。除了上述內容,它還注重對先進制造技術和綠色制造的報道。這些報道旨在推廣環保、高效的制造技術,促進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這為讀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環保和能源消耗等方面的挑戰。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論文應包括題名、作者署名及工作單位全稱、摘要、關鍵詞、前言、正文、結論(結束語)和參考文獻。來稿文責自負,抄襲率控制在15%以內,嚴禁一稿多投。
(二)在正文中引用處右上角加注序號,所列文獻應為原始參考文獻,網絡文獻應給出和引用日期;除非作者人數在4人或4人以上,否則、應列出所有作者姓名,不能用“等”代替。
(三)題名應恰當簡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要便于編制題錄、索引和選定關鍵詞。一般不用副題名,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中、英文題名含義應一致。
(四)文稿中摘引他人成果,請按《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及其來源,并以注釋的形式在文后列出。
(五)作者姓名、性別、工作單位、職務或職稱、主要研究方向、通信地址、電子郵箱等,以上信息需以腳注形式標注于文稿首頁。同時可在稿件尾部留下作者身份證號和手機號碼。
(六)摘要是對“論文的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是用于概括與揭示論文主要信息的,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論和意義等,或者是研究目的、主要觀點、論證過程、結論等。
(七)結論要明確寫出論文研究得出的主要規律、結果(成果)、新見解和科學結論,以便讀者從文中獲得論文的創新觀點和創新研究成果;應鮮明、準確、科學、條理清晰。
(八)基金項目:所涉及的課題請在文中注明,如“基金項目:××基金資助項目 (注明基金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掃描件)。
(九)引用正式出版物,出版時間應精確到月;根據被引資料性質,可在作者姓名后加“主編”、“編譯”、“編著”、“編選”等字樣。
(十)稿件內容求真務實,有行之有效的思路、探索、做法、經驗,有理論或實踐上創新,特色鮮明。來稿不退,請自留底稿。如三個月未見通知,作者可另行處置。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莊大街22號,郵編:10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