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軍醫大學學報是一本由陸軍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教研保障中心主辦的醫學期刊,1979年創刊,旬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神經科學、基礎醫學、專題報道:慢性病的營養干預、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陸軍軍醫大學學報》創刊于1979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旬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
《陸軍軍醫大學學報》是一本由陸軍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教研保障中心主辦的學術期刊,旨在推動軍隊醫學教育和科學研究的發展。雜志涵蓋了多個學科領域,如臨床醫學、基礎醫學、軍事醫學、公共衛生、藥學等,具有廣泛的學術覆蓋范圍。它發表的文章主要是與軍事醫學研究相關的原創性研究論文、綜述文章、臨床病例報告、實驗研究和技術方法應用等。這些文章通過對軍事醫學領域的前沿問題和熱點科學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推動了軍隊醫學教育和科學研究的不斷進步和創新。
該雜志注重學術質量和研究創新,在稿件審稿過程中秉持科學公正、嚴謹客觀的原則,采用匿名專家評審制度進行論文的評審和篩選。其編輯團隊由來自軍醫大學和其他軍事醫學研究機構的專業學者組成,他們擁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和學術造詣,為雜志的出版質量和學術水平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該雜志在軍事醫學領域具有一定的學術影響力和知名度。它發表文章經常被國內外同行和學術界引用和參考,為軍事醫學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從業人員提供了重要的學術資訊和研究成果。此外,它還積極組織和推廣學術交流活動,舉辦學術研討會和學術會議,為軍事醫學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個互相交流和學習的平臺。
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
(一)論著:報道原創性的研究成果。要求數據完整、可靠,結論明確,。正文前要有3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3~6條中文關鍵詞,中圖分類號,與中文對應的英文題目、摘要和關鍵詞。
(二)專家述評:主要為編輯部約稿。結合作者本人或研究組的長期工作成果,對某一專題進行系統、詳盡的闡述,評論研究現狀,著重于尚未解決的問題,分析未來發展方向,提出今后研究工作的思路。其余同“1.1”。
(三)學術之窗:報道我校建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主要包括學術會議紀要、學術人物、項目研究重大進展、重要科技獎勵、重大研究成果等。
(四)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文題力求簡明、醒目,應準確地反映論文的主題。盡量不用縮略語
(五)本刊一律采用4項結構式摘要,具體層次為: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和結論(Conclusion)。具體要求:(1)目的:需與正文前言相一致,與結論相呼應。(2)方法:需包括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的名稱、病例(動物)數和必要的分組情況。(3)結果:與研究結論相關的主要結果及數據、統計學意義均應列出,并與文內核實無誤。(4)結論:需與研究目的相呼應。(5)中文摘要一般在300字左右
(六)關鍵詞采用《醫學索引》(Index Medicus)的《醫學主題詞表》(MeSH)所列的詞。如表中無相應的詞,處理辦法有:(1)可選用直接相關的幾個主題詞進行組配。(2)可根據樹狀結構表選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題詞。(3)必要時,可采用習用的自由詞并排列于最后。關鍵詞中的縮寫詞應按MeSH還原為全稱,如“HBsAg”應標引為“肝炎表面抗原,乙型”。關鍵詞之間用“;”分隔。
(七)必須以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年(5年內為宜)主要文獻為限,在文內用角碼標注(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表示)。內部刊物、未取得國內統一刊(書)號的會議論文集及待發表資料等請勿作為文獻引用。
(八)圖(含照片)要精選并應有“自明性”,即只看圖、圖題,不閱讀正文,就可理解圖意。圖應有圖序和圖題,并在正文中標示。圖中注釋符號請用“a、b、c、d ……”等英文字母標注。
(九)打印應該點線分明、粗細適當、墨色均勻、切忌淺淡。圖的大小通常以9cm×6cm為宜。橫縱坐標標目應簡明,且必須標注量、單位國際符號。坐標上的量與單位的符號和縮略詞應與正文一致。
陸軍軍醫大學學報 在線訂閱
該雜志全年訂價¥820.00,發行周期:旬刊,雜志級別: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統計源期刊
主辦單位:陸軍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教研保障中心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高灘巖正街30號,郵編:4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