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學報是一本由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主辦的文學期刊,1929年創刊,半年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中國文學里的他者,其他。
《嶺南學報》創刊于1929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它是一本綜合性人文學科刊物,由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旗下學刊創辦并由上海古籍出版社負責出版。最初于廣州嶺南大學創辦,現以中國古典文史哲研究為核心,同時也刊登探討傳統學術和文化對現當代中國社會影響的文章,旨在為21世紀中國學的發展作出貢獻。
作為綜合性人文學科刊物,嶺南學報致力于推動人文學科研究的深入發展。學報側重于研究中國的古典文化、歷史、文學和哲學等領域,為學者提供了一個分享研究成果和見解的學術平臺。在中國學術界中,古典文史哲研究一直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于理解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嶺南學報》通過發表有關古典文化的研究成果,為學術界提供了一個深入探討中國傳統學問的基礎。
此外,它還關注和刊登有關傳統學術和文化對現當代中國社會的影響的文章。這包括了對傳統學問在現代社會中的繼承與創新的思考,以及文化傳統對當代社會、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的影響等。通過這些研究,學報旨在探討中國傳統學問的當代意義,為當代中國學術界的發展和進步作出貢獻。它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高質量的文章質量而獲得了業界和讀者的高度關注和好評。學報注重學術規范和內容的可靠性,所有發表的論文經過嚴格審稿和同行評議。這種學術嚴謹性和專業性使得學報在學術界具有較高的聲譽和影響力。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作者應保證對作品擁有合法的著作權。本刊不承擔由于作者的著作權糾紛所帶來的任何連帶責任。
(二)符合本刊編輯方針和出版宗旨,內容健康,學術性強,具有真實性、科學性、理論性、實用性,創新性,文字精煉,語句通順,主題明確,重點突出。
(三)參考文獻按GB/T7714-2015《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出。
(四)來稿的中文題目限20字以內,題目字體為宋體三號加粗;作者宋體四號;內容提要、關鍵詞楷體五號。
(五)引言:簡明扼要地說明本課題的背景、研究理由、目的、方法和意義。介紹研究的背景資料時應引用相關文獻。不應與摘要及討論部分的內容重復。
(六)注釋是對文章中某一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也可以是作者對自己觀點的闡發。注釋隨頁標注,采用“①、②、③……”符號排序。
(七)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專業領域、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包括手機)、E-mail 地址等。
(八)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要內容的名詞性術語,一般以3-8個為宜,其間均用“;”隔開,字體、字號為“楷體、五號”,“關鍵詞”三字不加任何括號,字體、字號為“黑體、五號”。
(九)稿件所涉及的課題如系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的左下方,作者單位的上方加注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編號)”,并附基金批準文件的復印件。
(十)表格全部采用三線表,插圖中的文字采用小5號宋體加粗,每張插圖的寬度不要超過200px,一律用Word文檔制作。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上海瑞金二路272號,郵編:200020。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