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史學是一本由南開大學歷史學科學術委員會主辦的歷史期刊,1980年創刊,半年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中國近現代史研究、世界史研究、書評、會議綜述、海外史料。
《南開史學》創刊于1980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作為一本享有盛譽的史學類學術期刊,始終以促進學術思想的碰撞與交流為己任,致力于推動歷史學研究的深入與發展。其獨特的辦刊特色在于圍繞特定歷史事件或問題組織專題討論,通過集中呈現不同學者的研究視角和結論,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深入且多元的歷史解讀平臺。
在專題討論方面,雜志每期都會精心挑選一個或幾個具有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的歷史事件或問題作為主題,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進行深入研究并撰寫論文。這些論文不僅涵蓋了歷史學研究的廣泛領域,如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等,還涉及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方面。通過不同學者的視角和方法的碰撞,專題討論不僅豐富了期刊的內容,更促進了學術交流的深入和學術觀點的碰撞,為讀者提供了更為全面和深入的歷史認知。
在呈現不同學者的研究視角和結論方面,它始終堅持開放、包容的學術態度。它鼓勵學者們在研究過程中勇于探索、敢于創新,提出新的觀點和見解。同時,期刊也注重對不同學術觀點的客觀呈現和理性評價,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公正、平等的學術交流平臺。這種多元化的學術氛圍不僅激發了學者們的研究熱情,也推動了歷史學研究的不斷進步。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論文結構為封面、中英文內容摘要及關鍵詞、目錄、正文、參考文獻等組成。論文編排裝訂順序依次為:(1)封面(2)中英文內容摘要及關鍵詞(3)目錄(4)正文
(二)文字一律采取Word或與Word兼容的軟件打印,A4紙張,頁邊距采取默認形式(上下2.54cm,左右3.17cm,頁眉1.5cm,頁腳1.75cm);字符間距為默認值(縮放100%,間距:標準);論文總頁數在50頁以上的要求雙面打印。
(三)“摘”“要”中間空兩格、四號字、黑體、居中。“Abstract”為四號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摘要內容:中文字體為小四號字、宋體;英文字體為小四號字、Times New Roman。英文摘要應另起一頁。
(四)“關鍵詞”三個字用小四號字、黑體、頂格寫。“Keywords” 用小四號字、Times New Roman、加粗、頂格寫。關鍵詞內容:中文字體為小四號字、宋體,英文字體為小四號字、Times New Roman,各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
(五)“目”“錄”中間空兩格、三號字、黑體、居中。目錄的各章節應簡明扼要,其中每章題目采用小三號宋體字,每節題目采用四號宋體字。要注明各章節起始頁碼,題目和頁碼之間用“…………”連接。
(六)正文采用1.5倍行間距。中文用小四號宋體,英文用小四號Times New Roman字體。
(七)注釋一律采用頁下注(腳注),而不是隨文注或篇末注。注釋內容當頁完成,中文用小五號宋體,英文用小五號Times New Roman字體。注釋序號用①②③,與注釋文字之間空一格。在同一頁中有兩個及以上的注釋時,按注釋在正文中的先后順序編號,并標注在正文右上角,如×××①。每一頁獨立編號。
(八) 論文正文數字標題書寫順序依次為:一、(一)1. (1) ①;第一級標題用小三號黑體字,第二級標題用四號黑體字,第三級及以下標題用小四號黑體字。
(九)參考《歷史研究》2004年第6期《關于〈歷史研究〉文獻引證標注方式的規定》(第184—186頁)。
(十)本刊將在收稿后1個月內給作者答復是否錄用,對不采用的稿件不予退回,請自留底稿。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北三環中路甲29號院華龍大廈,郵編: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