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展望是一本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主辦的農業期刊,2005年創刊,月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農業經濟展望、農業生產展望、農業貿易展望、農業消費展望。
農業展望雜志創刊于2005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月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
農業展望雜志緊緊圍繞黨和政府的關注點、農業發展的關鍵點、市場的關切點,力求以農業經濟發展為主線,以農產品供需分析與預測為重點,以權威性、及時性、前瞻性的內容解讀農業宏觀大勢,深入剖析農產品市場的未來趨勢;從學術的角度,著眼國內,放眼國際,多角度、多渠道地反映中國農業發展的客觀現實和發展趨勢,致力于推動我國農業經濟及農業科技的發展。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稿件請按以下順序編寫:題名(基金項目請注明基金編號),作者姓名,中文摘要(含關鍵詞不少于4個),正文,參考文獻,作者簡介。
(二)文章務必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文字精煉,統計學分析符合表述規范,具有科學性、創新性、先進性、實用性。
(三)作者應在文中相應內容處標注閱讀過的文獻資料。參考文獻的引用,應為作者親自閱讀過的文獻。參考文獻的標注采用順序編碼制,按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依次編號,將序號置于方括號內,如[1],[1-2],[3-6]。
(四)正文標題:文內各級標題題號一律頂格書寫,標題題號分級采用1;1.1;1.1.1等標注形式。結構層次不宜過多,一般為二級或三級。
(五)正文:一般應包括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三個部分,層次系統為1~3層,如:“1”,“1.1”,“1.1.1”,各級標序均左頂格,第2層后空1字距排標題。
(六)注釋是對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補充說明,列于當頁腳注,用①②……標注。(注意:注釋不是引文的參考文獻,引文引用文獻應放在文后參考文獻中)
(七)作者應標明工作單位全稱,所在省、城市名及郵政編碼、電話、E-mail等,加圓括號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八)來稿請在正文前寫150字左右的摘要和3至6個關鍵詞,摘要不宜以第三人稱寫成文章結構介紹,并且不得含自我評價。
(九)獲基金及獲獎稿件: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屬攻關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基金編號 ××××)。
(十)文章中的圖表應具有典型性,盡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線表;圖要使用黑線圖,繪出的線條要光滑、流暢、粗細均勻;計量單位請以近期國務院頒布的為準,不得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作者:張藝功; 魏東雄; 張文強; 華玉武
作者:盧俊瑋; 高志強
作者:徐倩; 李曉曼; 郝心寧
作者:李先梅; 陳玉蘭
作者:莫小香; 鐘翠
作者:嚴毅博; 毛克彪; 許世衛; 田世英; 曹萌萌; 袁紫晉
作者:蔡溢
作者:吳昌華; 周軍
作者:韓貴靈; 曹慶樓; 王廷勇
作者:羅熙
被引次數:指該刊被當參考文獻的引用次數,以及被下載次數。
影響因子:指該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證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的次數,與該刊前兩年所發表的全部源論文數之比。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12號,郵編: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