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科學與工程是一本由西南大學主辦的科技期刊,1957年創刊,季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基礎理論、智能技術與工程。
《人工智能科學與工程》創刊于1957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季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作為人工智能領域內的權威學術期刊,始終站在科技與創新的前沿,深度聚焦于人工智能領域的最前沿理論與技術。它不僅覆蓋了機器學習、數據挖掘、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智能控制等多個分支學科,還積極追蹤并報道這些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進展,為學術界與產業界搭建了一個高效、開放的交流與合作平臺。
在機器學習領域,雜志深入探討了各種先進的算法和模型,如深度學習、強化學習、遷移學習等,以及這些算法在推薦系統、預測分析、異常檢測等應用場景中的最新應用。同時,雜志還關注機器學習技術的倫理和社會影響,引導科研人員思考如何在保障數據隱私和公平性的前提下,推動機器學習技術的健康發展。
數據挖掘作為人工智能的一個重要分支,也在雜志中占據了重要地位。雜志發表了多篇關于數據挖掘算法、數據挖掘技術在金融、醫療、教育等領域的應用,以及數據挖掘過程中的數據預處理、特征選擇、模型評估等關鍵問題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不僅推動了數據挖掘技術的進步,還為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
(一)引征注釋以頁下腳注形式連續編排,翻譯文章中,譯者需要對專有名詞進行解釋說明,并以【*譯注】的方式在腳注中表明;如譯者對原文內容進行實質性補充論述或舉出相反例證的,應以【*譯按】的方式在腳注中表明。
(二)正文中如需對引文進行闡述時,引文序號應以逗號分隔并列排列于方括號中,如“文獻[1,2,6,9]從不同角度闡述了……”
(三)凡本刊錄用的文章,其與本刊相關的匯編出版、網上傳播、電子和錄音錄像作品制作等權利即視為由本刊獲得。如有特殊要求,請在投稿時說明。
(四)附3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及4~8個關鍵詞,摘要簡要地介紹研究目的、方法及主要結論。英文摘要和中文摘要對應,不超過300單詞。
(五)題名。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應緊扣文章主題,用語用詞嚴謹規范且利于網絡檢索。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悉的外來語、縮寫詞、符號和代號。
(六)作者姓名、單位、聯系方式(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電話)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
(七)文中使用的外文字母、符號,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一些易混淆的字母請用鉛筆在其旁標明;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參照最新國家標準GB3100-93,3101-93,3102-93。
(八)為方便前后文獻對照檢查,在投稿時作者應在文內的右上角標注序號,文后的參考文獻也對應地標上序號,以免重復或漏掉文獻。
(九)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資助,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基金資助項目(基金編號××××)”,并附證書復印件。
(十)技術性和實用性:投稿的內容應該具有一定的技術深度和實用性,能夠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啟發。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重慶市北碚區天生路2號,郵編:4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