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一本由韶關大學主辦的科學期刊,1980年創刊,半年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地球科學、信息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農業科學。
《韶關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于1980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作為一本專注于自然科學領域的學術期刊,自1980年創辦以來,一直致力于推動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與發展。該雜志的發表內容涵蓋了自然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理論探討、方法創新、技術應用及實踐經驗等多個方面,為廣大科學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研究成果、交流學術思想的平臺。
首先,該雜志重視基礎研究的重要性。基礎研究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基石,是推動科學進步和技術創新的源泉。雜志鼓勵并發表了一系列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的論文,這些論文不僅深入探討了自然現象的本質和規律,而且為后續的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其次,該雜志也關注理論探討和方法創新。在自然科學領域,理論探討和方法創新是推動科學進步的重要途徑。它積極發表了一系列在理論探討和方法創新方面取得突破的論文,這些論文不僅提出了新的科學理論和方法,而且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工具,推動了自然科學領域的整體進步。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投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文字精練,論文一般不超過6000字投稿的形式順序為:作者姓名:(全名),所在城市,郵政編碼;(200字左右)關鍵詞(3~8個,用分號分隔)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份,性別,出生地,民族(漢族豁免),職務,學歷,研究方向]; 通信地址郵政編碼和聯系電話號碼。 此外,還應附上第(1)款的英文譯本。
(二)論文格式:題目、作者姓名、工作單位(含省、市)、地址及郵編、內容提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
(三)論文題目和各級標題應簡潔、準確,20個字以內為宜;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詞及代號;不用“試論”“淺談”等表謙詞語;論文英文題目須與中文題目含義一致。
(四)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準確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五)章的字數在20字以內,必要時可以加上副標題。摘要主要提供論文內春的概要,不使用第一人稱或“正文”、“作者”、“文章”等。
(六)注釋:頁下注,采用Word腳注功能注加在頁面底端。腳注編號:①、②、③……基本格式:[國籍]作者:《書名》,出版社和出版年,頁碼。(中國國籍不用加注);電子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EB/OL].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七)數字的用法以GB/T15835-1995《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規定》為準。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而且又很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
(八)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標明“基金項目:基金資助(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及復印件。
(九)文章結構:稿件應包括標題、摘要、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結論、參考文獻等部分。其中,摘要應簡明扼要地介紹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引言應明確研究背景與目的;材料與方法應準確描述實驗設計、樣本選擇、數據收集和統計分析方法;結果和討論分別闡述實驗結果和對結果的解釋和討論。
(十)參考文獻列在文末,以中括號編碼,按照文中引文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不單獨分中外文。同一文獻只出現一次。禁止將一部參考文獻標注多個序列號。英文參考文獻中的書名用斜體。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 廣東省韶關市大學路。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