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考古是一本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的歷史期刊,2017年創刊,年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調查與發掘、研究與探索、法律與法規。
《水下考古》創刊于2017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作為水下考古領域的專業期刊,其內容涵蓋了水下考古的廣泛領域,從理論與方法到調查與發掘,再到研究與探索,以及法律與法規等多個方面,為水下考古領域的學者和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全面、深入的學術交流平臺。
在理論與方法方面,雜志匯聚了國內外水下考古領域的專家學者對于水下考古理論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所做出的思考與實踐。它探討了水下考古的方法論問題,包括水下遺址的調查技術、發掘策略、文物保護方法等,為水下考古工作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
在調查與發掘方面,雜志詳細記錄了世界各地水下考古的實地調查與發掘工作。這些報道不僅展示了水下考古的豐富成果,如沉船遺址、水下古城、海底文物等,還分享了考古隊伍在實地工作中的經驗與教訓,為后來的水下考古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來稿不拘中英文,中文稿件以7 000 至15 000 字為宜,英文稿件以不超過30 頁為原則,中英文稿件均須附中英文篇名及關鍵詞( 3~5 個) 、中英文摘要(200 字左右) 。
(二)來稿正文使用WORD 或WPS 格式處理,圖片以JPG 或TIFF 格式存檔。圖片須標明在正文中的位置,并提供單獨圖片文件(單色線圖不低于600 dpi; 黑白和彩色圖片不低于300 dpi) 。
(三)來稿時,請提供作者姓名、單位、職稱、通訊地址、郵編、聯系方式、電子郵箱以及來稿字數、圖數等信息,以方便聯系。
(四)本編輯部對來稿有文字性修改權,如不同意,請來稿時注明; 如需重大修改,會征得作者同意。
(五)本編輯部將擇優錄用來稿; 稿件應遵守學術規范,嚴禁剽竊、抄襲等行為; 本刊發表論文原則上須為首發,嚴禁一稿多投,凡發現此類行為者,后果由作者自行承擔。
(六)引征應能體現所援用文獻、資料等的信息特點,能(1)與其他文獻、資料等相區別;(2)能說明該文獻、資料等的相關來源,方便讀者查找。
(七)對文章某一部分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在正文中以注釋首次出現的順序編號,注釋內容按編號順序標注于正文之后,不得用于引文索引或致謝。
(八)稿件要具有原創性,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襲、剽竊或侵吞他人學術成果,凡引用他人觀點、方案、資料、數據等,無論曾否發表,無論是紙質或電子版,均應詳加注釋。
(九)參考文獻:(1)正文格式:作者,發表年(多版次文獻請同時提供第 1 版的發表時間),頁碼,外加圓括號。(2)文末格式:中、外文獻分開,各按音序排列。
(十)來稿請注明作者、單位、職稱或職務、聯系方式及郵寄地址,合著稿件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確定先后次序。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上海市閔行區號景路159弄1-5號A座5F,郵編: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