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文化研究》創(chuàng)刊于2001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fā)行周期為: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yè)內有一定的影響。自創(chuàng)刊以來如期出版,以其專業(yè)的選題和豐富的內容贏得了廣泛關注和好評。
雜志每期都能提供新穎而具有深度的研究方向,選題不僅與三峽文化密切相關,還涵蓋了與之相關的學科領域,如歷史、文學、藝術、民俗等,為讀者呈現出多樣化的視角和研究方向。這種選題策劃的新穎性使得該刊不僅具有學術研究的價值,也充分滿足了讀者對于多元化知識的需求。它關注理論聯系實際,既注重學術深度,也注重貼近社會實際。該刊在理論研究方面,深入探討三峽文化的歷史、內涵和價值,為三峽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fā)展提供了理論支撐。在實踐方面,該刊關注當代的社會問題和熱點事件,探討三峽文化在當今社會中的應用和意義。這種理論聯系實際的特點使得該刊對于學術界和社會公眾都具有一定的啟發(fā)和指導作用。
此外,該雜志致力于服務大眾,以普及和傳播三峽文化知識為目標。該刊在選題和內容上力求通俗易懂,兼顧學術深度和讀者需求,為廣大讀者提供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知識。同時,該刊還注重深入挖掘三峽文化背后的故事和內涵,為讀者呈現真實、全面且富有趣味的內容。這種服務大眾的理念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和支持。總之,該刊的高學術價值、豐富多樣的內容和廣泛的影響力,為推動三峽文化的研究與傳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未來,三峽文化研究還將繼續(xù)保持其學術水準,為讀者提供更多有深度、有品質的研究成果,推動三峽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播。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編輯部對稿件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我刊被國內多家學術期刊數據庫收錄,不同意收錄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
(二)應具有科學性、實用性、邏輯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數據準確,必要時應做統計學處理。
(三)參考文獻按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正文后;參考文獻的序號左頂格個位對齊,并用加方括號表示,如[1],[2],…,以與正文中的指示序號格式一致。
(四)標題簡明扼要,中文標題一般不宜超過18個字,英文標題一般不宜超過10個實詞。如果標題語意未盡,則可用副標題。
(五)正文:一律以Microsoft Word2003格式提供。正文采用5號宋體字,一律采用單倍行距。引文務請核實無誤,并注明出處。
(六)注釋主要用于對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內某一特定內容作必要的解釋或說明。篇名、作者注置于當頁地腳;對文內有關特定內容的注釋可夾在文內(加圓括號),也可排在當頁地腳或文末。
(七)來稿注明作者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出生地、學歷、學位、技術職稱、簡歷以及研究課題、單位全稱及所屬部門、地址、電話、傳真、電子信箱及郵編等。
(八)來稿請附中、英文摘要、中圖分類號和關鍵詞。其中,中文摘要應在200字以上,內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要具體詳細,不能空泛而談;英文摘要應有與中文摘要對等的信息量(不少于100個實詞)。
(九)摘要應為論文主要內容的濃縮和提煉,要求以“[摘要]”表示,不應使用諸如“本文認為”,‘“筆者認為”等評價性語言,字數在300字以內。
(十)獲得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應在文章首頁地腳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武漢市雄楚大道268號,郵編:430070。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