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與環境工程學報是一本由重慶大學主辦的科技期刊,1957年創刊,雙月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土木工程、環境工程。
《土木與環境工程學報》創刊于1957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雙月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
《土木與環境工程學報》是重慶大學主辦的國內一流學術期刊,對土木工程和環境工程領域的研究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學術影響力。該雜志旨在推動土木工程和環境工程科學的發展,促進學術交流和知識共享。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結構工程、地質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環境工程等,涵蓋了土木工程學和環境科學的許多重要領域。該雜志接收并發表原創的研究論文、綜述文章、技術報告以及其他與土木和環境工程相關的學術文獻。
該雜志的特點之一是強調學術研究的實用性和應用價值。它關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結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同時,該雜志注重跨學科、綜合性研究的推動,推動土木工程和環境工程學科的交叉與發展。除了原創研究論文之外,雜志還刊登科技論壇、讀者來信、重要會議和學術活動的報導等內容,為讀者提供了廣泛的學術資訊和最新的學術動態。
該雜志擁有嚴格的學術審稿流程和高質量的學術編輯團隊,確保發表的文章經過嚴格的評審和編輯處理。該雜志被廣大學術界和工程界所認可,對于土木工程和環境工程領域的研究人員、工程師和決策者來說,是一本重要的學術期刊。它提供了廣闊的學術平臺,為學者們分享研究成果、交流思想和促進學科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平臺。
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
(一)作者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有關保密規定,論文不得涉及國家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社會、文化等秘密。
(二)文章題名是能反映論文中特定內容的恰當、簡明的詞語的邏輯組合,應避免使用含義籠統及泛指性很強的詞語。(一般不超過20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盡可能不用動賓結構,而用名詞性短語,也不用“基于……”、“……的研究”之類的句式)。
(三)文章摘要一般不少于300漢字或180英文單詞,摘要內容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過程和方法、結果和結論。
(四)文章標注3~5個關鍵詞,詞與詞之間用分號隔開。中文關鍵詞盡量不用英文或西文符號。
(五)參考文獻應是文中直接引用的公開出版物,以15篇以上為宜,其中80%應為期刊或會議論文,40%以上為近3年出版的文獻,40%以上為國外優秀期刊文獻(注意:若是會議論文集析出文獻,必須要有會議主辦者、會議名稱、會議召開日期(如August 23-28 ,2007)及地點,論文集的出版地、出版者(或電子文獻的獲取和訪問路徑)、出版年、析出文獻的起止頁碼)。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標引處。
(六)作者在投稿后30個工作日內未接到本刊編輯部通知的,可自行處理。受限于本刊人力物力,未被刊用的來稿不作退稿通知,請作者自行保留底稿。
(七)參考文獻一般列出文中出現的、正式發表的文獻。按作者姓的首字母排列,文獻序號用[1][2][3] ……表示。序號之后依次為作者姓名、文獻題名、及文獻類型標識(專著為M,學位論文為D,期刊文章為J,報紙文章為N,論文集為C)。
(八)來稿請附中、英文摘要、中圖分類號和關鍵詞。其中,中文摘要應在200字以上,內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要具體詳細,不能空泛而談;英文摘要應有與中文摘要對等的信息量(不少于100個實詞)。
(九)引用資料非來自原始出處時,應注明“轉引自”。轉引文獻時,應先注明原始作品 之相關信息,再注明轉引所據之文獻。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重慶市沙坪壩正街174號,郵編:4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