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信息法學研究是一本由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主辦的政法期刊,2017年創刊,半年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算法治理、互聯網治理、研究報告、域外經驗、學術評論、會議綜述。
《網絡信息法學研究》創刊于2017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作為網絡信息法學領域的專業刊物,以其全面而深入的欄目設置,為讀者搭建了一個探討網絡信息法律問題的廣闊舞臺。雜志內容涵蓋了多個與網絡信息法學息息相關的方面,不僅展現了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促進了學術交流與實踐經驗的分享。
“算法治理”欄目,聚焦于算法在社會治理中的應用及其帶來的法律挑戰。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算法已成為現代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該欄目深入剖析算法決策的法律邊界、透明度要求以及責任歸屬等問題,為讀者提供了對算法治理前沿問題的深度思考。“互聯網治理”欄目,則廣泛涉及互聯網空間的法律規制與治理機制。從網絡內容管理、網絡安全保障到電子商務的法律規范,該欄目全面展現了互聯網治理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為讀者提供了了解互聯網法律環境的全面視角。
“研究報告”欄目,刊登了關于網絡信息法學領域的實證研究報告。這些報告基于詳實的數據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網絡信息法律問題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為政策制定和學術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學術評論”欄目,則是學者們對網絡信息法學熱點問題的觀點交鋒和思想碰撞。在這里,不同學術背景的學者就同一問題展開深入討論,促進了學術觀點的多元化和交流互鑒。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稿件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優秀論文、譯作、案例分析等,且應符合上述專欄要求。應征文章題目自擬,篇幅一般不少于12000字,不超過30000字,文章質量優者不受此限。首頁腳注寫明作者姓名、出生年月、單位、職務職稱、手機號碼、通信地址、郵編、Email地址。
(二)編輯部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實行匿名評審。編輯部若采用投稿,將在收到稿件起1個月內將審稿結果告知作者;如未接到回復,作者可自行處理。通過審稿者將在第一期《網絡法學研究》上發表。
(三)正文:一律以Microsoft Word2003格式提供。正文采用5號宋體字,一律采用單倍行距。引文務請核實無誤,并注明出處。
(四)一般注釋采用附注的形式,即在正文需注釋處的右上方按順序加注數碼l、2、3、……,在正文之后寫明“附注”或“注釋”字樣,然后依次寫出對應數碼l、2、3、……和注文,回行時與上一行注文對齊。
(五)文中引用他人作品時,請按照原作者姓名、文獻名稱、出版者和出版年順序列出,并以腳注方式(放置于當頁下)用①②③……標出注釋,并選擇“每頁重新編號”;參考文獻中的作者在兩名以上時須全部列出。
(六)為了方便編輯部與作者取得聯系,投稿時請附作者信息,包括第一作者的姓名、單位、詳細地址、郵政編碼、電話號碼和郵箱,以及其他作者的單位。
(七)摘要必須是獨立的和自含的,也就是說,摘要應當是獨立于本篇文章而存在的,因此摘要中不要出現“本文論述了”、“筆者”等字樣。
(八)正文標題:正文標題的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正文一級標題用加粗的宋體4號字,二級以下標題用加粗的宋體小4號字。
(九)圖、表應隨文給出,先見文字后見圖、表,圖要用計算機繪制,坐標軸和曲線粗細要合適,曲線要比坐標軸稍粗,坐標圖標目中的量和單位符號應齊全。文稿中表格采用三線表,必要時可加輔助線。
(十)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格式著錄;按正文中出現次序標引,同一文獻,同一序號,附注頁碼。格式為上標的“[序號]頁次”(如(l)、(2.6)、(5-7)、[8]98、[9]66-68、[4]26、[6]3-8……)。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鼓樓西大街甲158號,郵編: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