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公共傳播是一本由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鄭州大學新媒體研究院主辦的計算機期刊,2020年創刊,半年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聚焦新媒體、鄉村傳播、城市傳播、數字治理、文化傳播、業界觀察。
《新媒體公共傳播》創刊于2020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是一份專注于探討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傳播現象、理論與實踐的專業性期刊。雜志旨在為學術界、業界以及所有對新媒體和公共傳播領域感興趣的人士提供一個交流思想、分享研究成果的平臺。通過深度分析和前沿研究,新媒體公共傳播致力于揭示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新規律、新特點及其對社會各方面產生的深遠影響。
每期雜志都會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撰寫評論文章或研究報告,這些文章不僅提供了深刻的理論見解,還結合實際案例進行討論,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復雜的概念和趨勢。此外,雜志也關注行業動態,介紹最新的技術和工具,以及它們如何改變傳統的公共傳播方式。為了促進學術交流,新媒體公共傳播及時報道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最新書籍出版情況及重要學術會議信息。同時,雜志鼓勵年輕學者投稿,特別設置了研究生論文板塊,為新生力量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推動學科的持續發展。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論文要有摘要、關鍵詞,注釋采用腳注形式,論文文件標題格式為:姓名+單位+論文題目,文后附個人簡歷。
(二)題目:簡明確切地反映論文的特定內容,一般不超過30字,不得使用不常見的外來語、縮寫詞、符號、代號和商品名稱。
(三)參考文獻要精選,以不少于5篇為宜。引用文獻中書刊的層次、數量、出版年份要仔細挑選核實,盡量引用出版年份較新的期刊論文、書籍、論文集。
(四)摘要須用第三人稱寫法,去掉廢話、套話、空話,慎用結論性、定義性的字詞和語句。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過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過250個實詞。
(五)正文:一般應包括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三個部分,層次系統為1~3層,如:“1”,“1.1”,“1.1.1”,各級標序均左頂格,第2層后空1字距排標題。
(六)來稿若為課題研究成果,則凡被省級以上單位正式立項的課題,應在文中標明課題的立項單位、級別、時間和編號等信息。
(七)引言是學術論文的開場白,主要說明為什么要進行該項研究工作,提出文章中要研究的問題,引導讀者閱讀和理解全文。
(八)為保證期刊的質量,對于所有的論文,將邀請2位專家評議確定提出意見。然后根據評審意見,由本刊編委會確定用稿意見。確定最終入選文章。
(九)計量單位:執行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并以單位符號表示,具體使用參照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編寫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第3版)》一書。
(十)注釋:注釋主要用于對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內某一特定內容作必要的解釋或說叫,序號用帶網目的阿拉伯數字標注,放在當頁頁腳,建議不超過5條。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北三環中路甲29號院華龍大廈,郵編: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