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民俗》創刊于2019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季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是一份專注于探索藝術和民俗之間關系的專業性刊物,它不僅致力于呈現中國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和民俗文化,還積極關注全球范圍內相關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雜志面向廣大藝術愛好者、民俗研究者以及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群體,旨在通過深入淺出的文章介紹、精美的圖片展示以及專業的學術討論,增進公眾對藝術和民俗的理解和熱愛。
此外,藝術與民俗也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刊載有專家學者撰寫的高質量論文,也邀請一線藝術家分享創作心得,還有來自田野調查的第一手資料報道,讓讀者能夠從多個角度了解藝術與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蘊。同時,雜志還設有互動環節,鼓勵讀者參與話題討論,分享自己的見解和經驗,共同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文化交流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它正努力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東方與西方的文化橋梁,讓更多的人感受到藝術之美,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與發展。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關鍵詞的確定應按GB/T3860的原則和方法,參照各種詞表和工具書選取;未被詞表收錄的新學科、新技術中的重要術語以及論文中的人名、地名也可作為關鍵詞標出。
(二)來稿注明作者簡介,格式如下:姓名(出生年一),性別,民族(漢族可略),籍貫(省及市、縣),職稱,學歷,研究方向或主要從事的工作,供職單位任職。
(三)引征注釋以頁下腳注形式連續編排,翻譯文章中,譯者需要對專有名詞進行解釋說明,并以【*譯注】的方式在腳注中表明;如譯者對原文內容進行實質性補充論述或舉出相反例證的,應以【*譯按】的方式在腳注中表明。
(四)結論之后,應有致謝部分,對國家科學基金、資助者或支持者、提供指導和幫助者、給予轉載和引用權的資料、圖片、文獻、研究思想和設想的所有者,表示感謝。
(五)文中盡量少用圖表,必須使用時,應簡潔、明了,少占篇幅,圖表均采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字應注明資料來源。
(六)題名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準確地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并有助于選擇關鍵詞和分類號。
(七)引言(前言):簡單交代研究背景、目的、意義及選題設想,注意點明研究起始時間。引言部分不加標題及序號,不分段。
(八)參考文獻:本刊要求所有參考文獻按照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做實引,在引用處用上角標的形式標注,如“”、“”等。
(九)正文應中心明確,分層論述。各層次標題格式為一級標題:一……;二級標題:(一)……;三級標題:1……;四級標題:(1)……;五級標題①……。
(十)摘要應在200字以內,摘要中不能使用評論性的詞語,摘要的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結論,也可寫明具有情報價值的其他重要信息。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東路2號,郵編:5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