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史研究是一本由中山大學歷史學系;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主辦的歷史期刊,2023年創刊,半年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專題論文、書評、學人訪談、會議綜述。
《亞洲史研究》創刊于2023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它為學者們提供了一個展示最新研究成果、討論歷史問題以及探索亞洲大陸復雜歷史背景的平臺。通過深入探討亞洲各國的歷史發展脈絡,該雜志不僅促進了學術交流,也為更廣泛的讀者群體提供了了解亞洲歷史文化的機會。面向歷史學者、教育工作者、研究生以及對亞洲歷史感興趣的公眾。
其內容涵蓋了從古代到現代的廣泛時期,旨在吸引那些希望深入了解亞洲不同地區和時期的讀者。無論是專業研究人員還是業余愛好者,亞洲史研究都致力于滿足他們對亞洲歷史知識的需求。為了增強雜志的吸引力和實用性,亞洲史研究還設有一些特色欄目,如“學術動態”,報道最新的學術會議、研討會信息;“訪談錄”,邀請知名學者分享他們的研究心得和個人經歷;此外還有“教學資源”板塊,提供可用于課堂教學的歷史案例和材料。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引言應簡單介紹論文的背景和目的,相關領域前人所做工作,存在的問題,引出本研究的主題及特色,注意:引言部分不能有公式、圖表。
(二)數字: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圖表的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年份不能簡寫;5位以上數字以“萬”“億”作單位;根據需要,小數位不超過三位(含)。
(三)對文章某一部分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在正文中以注釋首次出現的順序編號,注釋內容按編號順序標注于正文之后,不得用于引文索引或致謝。
(四)一種文獻在同一文中被反復引用者,用同一序號標示,需表明引文具體出處,可在序號后加圓括號注明頁碼。參考文獻格式請參照《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7714)。
(五)內容順序為:標題、400字左右的摘要、5~8個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英文標題及摘要、關鍵詞等附于中文關鍵詞后。文件可采用Word格式或PDF格式。
(六)參考文獻:作者年份制,正文中以(作者,年份)形式置于對應處;詳細內容采用文后注形式,中文在前、英文在后,以音序排序,具體著錄格式見附件。
(七)文章題目應準確表達文章內容、簡短明確,一般不超過20個字,盡量不用副標題,縮略語和標點符號。
(八)每篇文章需附第一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籍貫、職稱、學歷、職務、研究方向、聯系方式等],如有通訊作者也需提供其簡介。
(九)獲得基金資助的文章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多項基金項目應依次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
(十)稿件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邏輯嚴謹、文字通順、圖表清晰。作者切忌一稿多投,文責自負。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北三環中路甲29號院華龍大廈,郵編: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