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法學論壇是一本由中德法學研究所主辦的政法期刊,1990年創刊,半年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學術專論、法學經典、紀念克勞斯·緹德曼教授。
《中德法學論壇》創刊于1990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該期刊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的來源集刊,為法學研究領域的學者和專家提供了一個交流和發表成果的平臺。每年分為上下兩輯,內容豐富多樣。它由中德法學研究所主辦,作為中德法學領域的重要期刊之一,它旨在促進中德兩國法學學術界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德法學研究的發展。
該期刊的內容涵蓋了廣泛的法學領域,包括但不限于憲法法學、民法學、刑法學、行政法學、國際法學等。論文的主題涉及到中德兩國法律制度、法律理論、法律實務及相關研究領域的前沿問題。通過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該期刊為學者們提供了一個分享知識、交流見解以及展示研究成果的平臺。
除了學術論文,該期刊還收錄了學術評論、研究報告、訪談等不同形式的文章,以滿足讀者對于不同類型內容的需求。同時,該期刊還積極組織學術研討會、學術交流活動,促進中德兩國法學研究者之間的互動和合作。總之,中德法學論壇不僅推動了中德兩國法學界的學術交流,也為全球法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交流平臺。相信在未來,它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推動中德法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
(一)本刊要求研究論文內容必須具有學術價值,即理論性論文要有一定的理論創見,應用性論文要有突出的應用成效,綜述、評論、短篇和個案應能反映當前學術活動的新動態和先進水平。
(二)來稿請寫明作者真實姓名、職稱或職務、工作單位、詳細地址、郵編、電話號碼和E-mail。以集體名義寫的文章,請注明執筆者或聯系人,以便聯系。
(三)編號應頂格書寫。有標題時,在編號后空一字再寫標題,另起一行寫具體內容。無標題時,編號后空一字寫具體內容。
(四)摘要應包括論題、研究的主要內容、論證的方法或依據、提出的主要觀點或結論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
(五)引言:簡明扼要地說明本課題的背景、研究理由、目的、方法和意義。介紹研究的背景資料時應引用相關文獻。不應與摘要及討論部分的內容重復。
(六)同一頁類列出多個注釋的,應根據注釋的先后順序編排序號。注釋序號以“①、②”等數字形式標示在被注釋詞條的右上角。頁末或篇末注釋條目的序號應按照“①、②”等數字形式與被注釋詞條保持一致。
(七)數字原則上,準確的數目字都應以阿拉伯數字表示,如年代、數量、年齡等,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也應遵循漢語數量詞的慣用法。
(八)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腳注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基金資助(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
(九)前言應充分說明研究工作的背景、意義、本文擬解決的問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引出重要文獻,全面評述相關研究工作,突出本工作的重要性和創新性,不要忽視國內同行的工作。
(十)參考文獻:僅限于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期公開出版發行的主要文獻。本刊的參考文獻著錄格式執行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