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邊疆學》創刊于2013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主辦的期刊,致力于中國邊疆研究領域的學術發表,堅持首發原則,選稿范圍涵蓋與中國邊疆研究及學科建設有關的論文。
作為一本專門研究中國邊疆問題的學術期刊,它關注和探討邊疆地區的歷史、地理、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的問題。其內容涵蓋了中國邊疆研究的各個領域,包括邊疆地區的民族關系、國境安全與國家邊陲政策、邊疆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文化傳承與交流、生態環境與資源利用等。既涉及學科的理論研究,也關注實踐經驗的總結與探索。
該期刊在選稿方面高度開放,鼓勵提交原創的、前瞻性的、有學術價值的論文。該刊以學術的嚴謹性和權威性為基準,文章經過嚴格的學術評審流程,確保發表的論文有較高的學術質量和學術影響力。通過發表優秀的學術論文,學術界與讀者得以了解中國邊疆地區的發展狀況、問題與挑戰,推動邊疆研究的深入和學科建設的進展。它為學者提供了一個分享研究成果、展示學術觀點的平臺。該刊通過擴大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學科建設與學術研究的蓬勃發展,促進國內外學者對中國邊疆問題的關注與深化研究。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中國邊疆學》文稿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應立論新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責自負(嚴禁抄襲),文字要精煉。
(二)文章著作權,除《著作權法》另有規定外,屬于作者,對于侵犯他人版權、肖像權或其他權利的文字、圖片等引起的法律問題一概由作者自負。
(三)以“參考文獻”(左頂格)作為標志,不分文獻類別不加編號,順序排列。中文參考文獻在前,按拼音順序排列;英文參考文獻在后,按字母順序排列。
(四)題名:簡明確切,并能反映本文的特定內容,不宜過長,約20字,不得使用化學式、公式,除公知公用者外,不用縮寫符號和代號。
(五)引言言簡意賅,突出重點。不應過多敘述同行熟知及教科書中的常識性內容,引言作為論文的開端,主要回答“為什么研究”這一問題。
(六)注釋是對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注釋序號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表示(如①、②),并按順序列于當頁地腳。
(七)來稿請提供作者筒介,注明姓名,出生年份,性別,籍貫,學位(或在讀學歷),技術職稱,聯系電話及通訊地址、郵編。
(八)摘要須用第三人稱寫法,去掉廢話、套話、空話,慎用結論性、定義性的字詞和語句。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過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過250個實詞。
(九)凡屬部級、省部級或其它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請在文稿首頁地腳標明基金名稱及基金項目編號。
(十)如圖表下有標注補充說明或資料來源,格式為:先標注補充說明,再另起一段標注資料來源,具體為:“注”須標注于圖表的下方,以句號結尾;“資料來源”須標注于“注”的下方,并按正文引用格式標注文獻。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北三環中路甲29號院華龍大廈,郵編:100029。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