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立“學習型”團隊,打造“學習型”編輯
在改革強軍的新形勢下,創建學習型編輯團隊,讓編輯進行補充性、增容性、常規性、實用性學習,顯得非常必要。一是理論化學習。軍隊期刊各編輯部應建立起促進編輯學習的長效機制,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對于新到崗的編輯,要安排其參加全國、軍隊或編輯部內部組織的編輯業務培訓班,使其從期刊建設到編校知識及編輯行為準則等有全面的了解與認識,以便更快、更好地融入。對于編輯部內部經驗足、知識廣的老編輯、名編輯,可發揮“傳、幫、帶”的作用,青年編輯向資深編輯學習基本業務技能及各個出版流程中該注意的問題,學習他們踏實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在此過程中,青年人活躍的思想和新鮮的理念也會“傳染”給老編輯,“導師”也會得到一定的提高。二是實踐學習。軍隊期刊各編輯部之間可以與自己辦刊風格相近、學科相似的期刊建立長期的合作交流、互評互促的聯系,加強互相之間的走動、訪問、調研等,加大編輯之間的交流,使其在不斷接觸中總結工作經驗。要推薦優秀的編輯參加相關學科專業的年會或者學術論壇,讓其通過參觀走訪及時總結經驗、擴大交流范圍。同時要與部隊和科研院所、研究團隊建立關系,走進戰斗與科研的“第一線”,了解軍隊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了解軍隊當前的熱點、難點問題,了解研究單位最新的課題成果、了解基層部隊官兵的知識需求,這些都對編輯的知識積累與學科知識的建立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只有了解了最新、最關注的問題,才可以在編輯加工過程中,把準方向、找準問題、解決問題。
二、實施目標管理,打造“精品型”編輯
目標管理(ManagementByObject,MBO)是一種先進的管理方式,提倡以員工為中心以及員工參與管理,并力圖實現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相一致。軍隊科技期刊雖不適宜直接套用MBO模式進行直接管理,但是可以有針對性地根據實際情況制訂相關的管理措施。一是合理制訂目標。軍隊期刊可根據自身情況,制訂適宜期刊發展的“大”目標,如提高刊物知名度,再將這個“大”目標細化為一個個具體的、便于執行的“小”目標,如外出學習時長、提高編校質量、降低差錯率、增加外稿的刊發、組稿約稿比例等。在制訂目標時,編輯部管理者要讓每一位編輯參與制訂、分解目標,讓每一位編輯清楚自己的具體目標、責任,以及完成目標結果好壞帶來的獎勵或處罰,以增加編輯人員的競爭意識與工作緊張感。二是對執行過程的調控。在初期制訂目標時,因為只是宏觀上的臆想目標的實施,并沒有具體執行,在執行過程中難免出現偏差,因此在目標實施過程中,如果出現偏差,期刊管理者要及時與編輯進行溝通與交流,調整不合適的目標,可以以定期召開討論會的方式進行問題的篩查,對完成情況較好的給予肯定,對完成情況不理想的要查明原因,給予警示。三是對目標成果的考評。在目標實施結束后,要針對結果進行總結與考評,如對于編校差錯率較高的編輯進行總結與反思,查找問題,并給予一定的懲處,使其增加緊張感,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改善這種不良情況。對于表現突出的“精品”編輯人員,要給予一定的獎勵,并在總結交流會議上做個人工作經驗匯報,介紹其編輯工作中有哪些方式方法值得借鑒等。
三、消除職業倦怠,打造“創新型”編輯
編輯工作本身是單調、乏味、重復的勞動形式,較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只有在良好的工作氛圍中,才能有助于減輕工作壓力、緩解心理疲勞、防止職業倦怠,以更加飽滿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不斷激發工作熱忱,激勵工作創新。一是重視內部環境的營造。軍隊期刊編輯部領導要幫助編輯人員解決在工作中、生活上遇到的問題與困難,努力營造出團結友愛、和諧融洽的內部工作環境;同時要了解掌握編輯的個人性格特點、專業優勢特長等,分配與其特點相對應的工作,充分發揮每個編輯人員的潛能,使其有學以致用的成就感,減少不滿情緒及工作壓力造成的心理負擔與職業倦怠。二是激勵編輯重視創新。“夫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外。”編輯工作是再創造性的勞動,只有在固定的工作形式中發現創新點,才能不斷推進軍事科研文化的進步。首先要引導編輯搞好選題策劃。要帶領編輯人員多走近科研創新最前線,讓其了解相關學科的最新科研成果,激發編輯的原創性策劃,這將起到引領導讀文化、優化作品傳播的功能。其次要注重與讀者的互動。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編輯可以與讀者非常方便快捷地實現雙向信息交流,受眾不再是單純地被動接收信息,他既是一個讀者,也是一個評論人,還是對信息再加工的傳播者。而編輯作為公共交流平臺服務者的角色將增強,更要加強讀者的本位意識,增加互動,提升編輯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