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歷史與傳統文化研究論叢》創刊于2015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除了收錄原創學術專題論文外,該期刊還計劃開設書評、學者訪談、名家隨筆、史料匯集等專欄。
在書評專欄中,該期刊歡迎針對經典著作、新出版著作等與歷史學以及中華傳統文化研究相關的書籍進行深入剖析。通過對這些書籍的評述和分析,可以促進學術界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研究,為讀者提供對相關著作的權威評價和指導。在學者訪談專欄中,該期刊將進行深入且有啟發意義的訪談。這些訪談可以針對學界泰斗或中青年學者,探討他們在中華傳統文化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學術觀點以及對于該領域未來發展的見解。通過這些訪談,讀者可以了解到學界的最新動態和思考,受到一定的啟發。
在名家隨筆專欄中,該期刊歡迎學者在學術之外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人生思考的文章。這些文章可以涉及個人的經歷、見解和思考,為讀者呈現出一個更加全面、深入的中華傳統文化研究領域。在史料匯集專欄中,該期刊歡迎各界提供獨家的新見史料。這些史料可以來自檔案、碑刻、契約文書等各種形式,只要是首次披露且經過獨家整理的資料,都可以被收錄。這樣的專欄可以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史料基礎,促進對于歷史的全面了解和解讀。這樣的學術平臺為廣大學者和讀者提供了一個交流與分享的平臺,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研究的深入發展。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創新性和可讀性,力求重點突出,論點明確,資料詳實,數據可靠,結構嚴謹,寫作規范,表達準確,文字精煉。
(二)稿件請按以下順序編寫:題名(基金項目請注明基金編號),作者姓名,中文摘要(含關鍵詞不少于4個),正文,參考文獻,作者簡介。
(三)參考文獻的引用應遵循合理、正確、充分的原則,切忌漏引和盲目多引,并應把握參考文獻引用的相關性,把好量和度,鼓勵優先引用近5年內公開發表文獻。
(四)標題層次一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三級標題用“1.2.”來標識,四級標題用“(1)、(2)”來標識。
(五)正文應層次清楚,方便閱讀,行文符合規范。正文中的各級標題分別為:“1”、“1.1”、“1.1.1”等。
(六)來稿的注釋均為腳注形式,每頁單獨編碼。其他格式要求及注意事項可參照本刊注釋體例,對于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字數要求可以適當放寬。
(七)請提供作者的詳細通信地址(工作單位及所在地、郵編)、作者簡介、聯系方式(電話、郵箱),來稿處理結果,本刊將通過電子信函或電話通知作者。
(八)關鍵詞是表述論文中心內容且具有實質意義的詞匯,一般為3~8個,以分號分隔.盡量采用《漢語牛題詞表》或各專業豐題詞表提供的規范詞。
(九)基金項目論文: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為國家或部、省級基金或屬攻關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
(十)圖表每幅圖、表應有簡明的題目,題目需雙語呈現。合理安排表的縱、橫標目,清楚表達數據的含義;表內數據同一指標保留的小數位數相同。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鼓樓西大街甲158號,郵編:100720。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