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居·下旬刊是一本由中華建筑報社;中建三局東方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主辦的建筑期刊,2008年創刊,月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規劃·設計、勘察·測繪、研究·探討、交通·建設、水利·電力、施工·技術、工程·管理。
《中華民居·下旬刊》創刊于2008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月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它一直以來都致力于深度探索中國傳統民居的獨特之處,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豐富的建筑文化遺產。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民居不僅是人們生活起居的場所,更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該雜志通過深入研究,挖掘傳統民居背后的歷史文化內涵,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又一個鮮活且獨特的建筑故事。這其中,既有對古老村落的尋訪,也有對現代新民居的創新探索。無論是從宏觀的角度去審視整個中國民居的發展演變,還是從微觀的角度去品味某一處民居的細節裝飾,都能在雜志中尋找到豐富的信息和啟示。
傳統民居是地域特色的最好體現,它們或以山水為伴,或與田園相鄰,每一處都有其獨特的風貌和韻味。雜志通過介紹不同地域的民居特色,讓我們領略到了中華大地上民居的多樣性。從南方的水鄉澤國到北方的山野草原,從東部的沿海地區到西部的內陸高原,每一處都有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居住文化。除了對地域特色的介紹,雜志還對傳統民居的建筑設計、室內布局、裝飾藝術等進行了深入剖析。通過介紹這些傳統元素背后的含義和歷史淵源,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傳統民居的魅力所在。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現代建筑設計,如何在傳承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
此外,它還積極推動傳統民居的保護與傳承工作。通過與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合作,開展了一系列針對傳統民居的研究、保護和宣傳活動。這不僅為保護中國傳統文化遺產做出了貢獻,同時也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建筑文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對于廣大讀者來說,它也是一本能夠帶來啟迪和思考的讀物。希望通過這本雜志的傳播與推廣,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并愛上中國傳統民居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稿件文責自負。根據《著作權法》,結合本刊具體情況,編輯部可作文字修改、刪節;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修改稿逾期3個月不返回者,按自動退稿處理。
(二)被錄用的文章將以多種媒體形式發表且稿件一經采用,本刊擁有轉載許可權。為擴大本刊及作者知識信息交流渠道,如作者不同意,請在來稿時向本刊聲明,本刊將做適當處理。
(三)參考文獻:對引文作者、出處、版本等詳細情況的注明,序號為:[1] [2] [3]……格式為:序號、著者、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時間、在原文獻中的位置。
(四)正文標題:正文標題的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正文一級標題用加粗的宋體4號字,二級以下標題用加粗的宋體小4號字。
(五)正文:一般應包括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三個部分,層次系統為1~3層,如:“1”,“1.1”,“1.1.1”,各級標序均左頂格,第2層后空1字距排標題。
(六)文中注釋一律采用腳注(即頁下注)。說明性文字與引用刊物信息均作為頁下注。每頁重新編號,編號形式為Word自動生成的數字加圈,注碼樣式為:①②③④⑤等。
(七)為便于匿名審稿,請另頁注明作者姓名、性別、出生年份、最后學位、職稱、工作單位、通訊地址,電話號碼、E-mail等。
(八)中文內容摘要300字左右,要求能夠客觀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信息。中文關鍵詞3~5個,應為能夠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
(九)獲基金資助的論文,應標識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基金項目編號,應按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獲多項基金資助的應依次列出。
(十)投稿論文圖版切勿圖文混排。請按圖版在文中的出現順序分別編號(圖1、圖2……),以jpg文件格式保存,并將圖版編號標于文中相應位置;文末另請標明圖版序號和圖釋說明。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昌平區未來科學城南區七北路9號北新中心A座,郵編:102209。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