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腦血管病論壇》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季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
《中華腦血管病論壇》是一個專注于腦血管病領域的學術期刊。其目標是促進腦血管病學術交流和研究成果的推廣,為醫務工作者和學術研究人員提供一個專業的學術平臺。其內容涵蓋了腦血管病的各個方面,包括腦血管疾病的基礎研究、臨床診斷與治療、康復護理、預防與控制等。
該雜志以原創研究論文為主要刊載內容,同時也包括學術綜述、病例報告、臨床實踐指南、學術討論等。其內容積極倡導臨床實踐與學術研究的結合,推動腦血管病學的發展和臨床實踐的提升。雜志在學術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影響力。它是腦血管病領域學者和醫務工作者了解最新研究成果、探討學術問題的重要渠道之一。此外,該雜志還積極組織學術交流會議、研討會和培訓班等活動,為腦血管病學術界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平臺。
雜志具有嚴格的學術審稿制度,每篇稿件都經過匿名評審和專家委員會的審核。該雜志的編委和審稿專家團隊由腦血管病領域的知名專家和學者組成,他們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科研背景,為雜志的學術質量和內容可靠性提供了保障。通過學術論文的刊載和學術交流的組織,該雜志為腦血管病醫學領域的學者和醫務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學術交流平臺,推動了腦血管病學科的發展和創新。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來稿被刊用后,如發現有抄襲、冒名等違反著作權法相關規定的現象,其責任由作者自負,本刊保留以法律途徑追究相關作者責任的權利。
(二)來稿在專業上需與本刊報道范圍相符,內容上應當具有科學性、創新性和實用性。本刊將采取技術檢測措施以杜絕不端學術行為。
(三)參考文獻著錄格式:執行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排列于文后。
(四)標題層次一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三級標題用“1.2.”來標識,四級標題用“(1)、(2)”來標識。
(五)正文各層次內容一律采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同級標題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用下圓點相隔,最末數字不加標點。如:正文一級標題序號用1,二級用1.1,三級用1.1.1,均左頂格書寫,后空一格寫標題。
(六)注釋序號以“①、②”等數字形式標示在被注釋詞條的右上角。頁末或篇末注釋條目的序號應按照“①、②”等數字形式與被注釋詞條保持一致。
(七)請在文章末尾注明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別、籍貫、所獲學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聯系地址、電話。
(八)中文摘要300~500字,是以第三人稱對文中觀點進行概括,能簡明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信息。關鍵詞3~6個為宜。
(九)如論文屬于某科研課題或基金項目,在首頁地腳處寫出項目名稱及編號;在首頁地腳處寫清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職稱。
(十)本刊要求研究論文必須有創新性,內容充實完整;研究快報必須含有首創性成果;研究簡報著重要求創新性;文獻綜述應由該領域內知名專家結合本人近年研究成果完成,要求有較強的前瞻性和指導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9號信箱,郵編:211135。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