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研究》創刊于2019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作為中世紀與文藝復興這一輝煌歷史時期的學術研究重鎮,自其誕生以來,便肩負著推動學術進步、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它不僅在學術界內廣泛傳播著關于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的深刻洞見和前沿成果,更為該領域的學者搭建了一個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學術思想的寶貴平臺,極大地促進了該領域研究的繁榮與發展。
在學術成果的傳播方面,雜志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豐富的欄目設置和高質量的論文發表,成為了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研究領域中不可或缺的學術資源。雜志定期發表的研究成果涵蓋了歷史、文學、藝術、哲學等多個學科領域,既有對經典文本的深度解讀,也有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細致考證,更有對這一時期社會文化現象的宏觀分析。這些研究成果不僅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學術滋養,更為學術界提供了寶貴的學術財富,推動了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研究的不斷深化和拓展。
在學者交流與展示方面,雜志則以其開放的學術氛圍和多元的交流機制,為學者們提供了一個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學術思想的廣闊舞臺。雜志不僅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專題論壇等活動,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進行學術報告和交流討論,還設有“學者風采”、“學術動態”等欄目,及時報道該領域內的學術活動和學術成果,為學者們提供了獲取最新學術資訊、了解學術前沿動態的重要渠道。此外,雜志還鼓勵學者們投稿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通過嚴格的審稿流程,確保每一篇發表的論文都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學術價值,從而進一步提升了雜志的學術影響力和學術地位。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正文采用5號宋體,單倍行距,每一段落開頭空2個字距離。
(二)引注應能體現所引文獻資料的信息特點,應與其他文獻資料相區別;能說明該文獻資料的準確來源,方便讀者查找;有引有注,不得引而不注或注而不引。
(三)本刊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切勿一稿多投。
(四)摘要:論著性文章需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400字以內,英文摘要250個實詞左右。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摘要采用第三人稱撰寫。英文摘要還應包括文題、文中所有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及郵政編碼,其后加列國名。
(五)文中小標題一般分為三級,第一級標題用“一、”、“二、”、“三、”標示;第二級標題用“1.”、“2.”、“3.”標示,第三級標題用“(1)”、“(2)”、“(3)”標示,每級標題序號前均空兩格。
(六)來稿請另起頁注明作者詳細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E-mail。
(七)論文插圖清晰,插圖單獨打包,與論文一并投遞。圖片須為JPG格式,掃描件300像素以上,照片500K以上,圖片命名清楚。
(八)參考文獻按照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以方括號[1]、 [2]、 [3]連續編碼,統一置于文章末尾。在文中標注時,如果位于句尾,則需要放在句號里面。
(九)基金項目的成果或論文,請在首頁注明基金項目類別、課題項目名稱及編號。
(十)解釋和分析能力:稿件需要具備良好的解讀和分析能力,能夠對研究結果進行合理的解釋和推理。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杭州天目山路148號,郵編:3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