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詩歌研究》創刊于1994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季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
《中外詩歌研究》雜志是一本專注于中外詩歌研究領域的學術期刊。它致力于推動和促進中外詩歌研究的交流與發展。它以學術研究為基礎,旨在探索、分析和評述中外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詩歌作品,為詩歌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權威的學術論文和評論。
該雜志關注中外詩歌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演變,它推出對中外古代詩歌、現代詩歌和當代詩歌的研究和分析,探討詩歌作品與時代、文化、社會背景的關聯。該雜志探討詩歌的形式結構、韻律格律、表達手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剖析不同流派和詩人的創作風格和藝術追求。它關注中外詩歌的對比與互補,挖掘和研究中外詩歌在藝術表現和文化內涵方面的異同之處。
此外,該雜志報道中外詩人的翻譯成果和翻譯理論的研究,探討詩歌翻譯中的難點和挑戰。它介紹中外詩歌在國際間的傳播和交流情況,促進中外詩歌之間的相互借鑒和對話。還提供評論文章和學術討論的平臺,它撰寫詩歌評論、詩歌理論和詩歌批評方面的文章,對重要詩歌事件和詩人進行評論和評析。它還邀請國內外詩歌研究的學者和專家進行學術討論和交流,推動中外詩歌研究領域的學術深化。
通過該雜志的閱讀,讀者可以了解中外詩歌的歷史演變、詩歌創作的藝術特征,還可以參與到學術討論和詩歌研究的互動中。它為詩歌研究者、學者和愛好者提供了一個深入研究和探索詩歌藝術的平臺。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因人力、財力有限,來稿一般不退,自稿件寄出之日起3個月后作者可自行處理。
(二)為保證稿件評審客觀公正,保證本刊的質量,我刊采用匿名評審制度,正文僅列標題、文章全文和參考文獻,隱去所有與作者相關的信息。
(三)參考文獻要求在文中對應處以上角標形式按引用順序標出序號。作者超過3個時,只著錄前3個,其后以“,”斷開加“等”。
(四)標題層次應分明,文中節段層次序號分別用“1”、“1.1”、“1.1.1”,一般以三級為宜。文內接排序號用圓圈碼,如①、②、③……表示。
(五)正文一級標題采用漢字數字“一、二、三……”形式排序;正文二級標題采用漢字數字加括號“(一)、(二)、(三)……”形式排序,正文三級標題采用阿拉伯數字“1、2、3……”形式排序,正文四級標題采用阿拉伯數字“①、②、③……”形式排序。
(六)一般注釋采用附注的形式,即在正文需注釋處的右上方按順序加注數碼l、2、3、……,在正文之后寫明“附注”或“注釋”字樣,然后依次寫出對應數碼l、2、3、……和注文,回行時與上一行注文對齊。
(七)作者單位及職務.職稱,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信箱等(請務必填寫可方便收到樣刊的地址)。
(八)論著應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不超過400字,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相對應。摘要采用第三人稱撰寫,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四部分。
(九)基金項目:論文涉及的課題如為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注于文章首頁,如“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30271269)”。
(十)來稿請用小四號字打印,同時提供打印稿和電子文本(word格式)。如有圖版,須單獨提供TIFF或JPG格式照片。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重慶北碚區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郵編:400715。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