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康復》創刊于1985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月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作為專注于康復醫學領域的學術期刊,始終站在學科發展的前沿,致力于探索和發表康復醫學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基礎理論研究與循證醫學研究成果。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和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日益提升,中醫康復以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治療手段,在促進患者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
在新理論方面,雜志關注中醫康復學的整體觀念、陰陽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等基礎理論在康復實踐中的應用與創新。這些理論不僅指導著中醫康復的臨床實踐,也為現代康復醫學提供了有益的補充和拓展。同時,期刊還積極探討中醫康復與現代康復醫學的融合路徑,旨在形成更加科學、系統、高效的康復體系。
新技術與新方法的探索是它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中醫康復也在不斷創新和發展。例如,針灸療法在康復醫學中的應用日益廣泛,通過精準選穴、優化針刺手法等手段,提高了針灸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推拿按摩技術也在不斷精進,結合現代解剖學、生理學知識,使推拿手法更加科學、規范。此外,中藥康復、氣功療法、拔罐、刮痧等中醫特色療法也在康復醫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患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康復選擇。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文章正文全部采用宋體五號字。全文行距固定值17磅。論文中的所有字母和數字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體。文章內有插圖的,請提供原圖。
(二)注釋中重復引用文獻、資料時,第一次必須引用完整信息,再次引用時可以略寫。若為注釋中次第緊連援用同一文獻、資料等的情形,可使用“同上注”。
(三)為保證稿件評審客觀公正,保證本刊的質量,我刊采用匿名評審制度,正文僅列標題、文章全文和參考文獻,隱去所有與作者相關的信息。
(四)摘要250字左右,應對全文內容進行準確概括,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等,關鍵詞不得少于4個,應選擇能反映論文主要內容的單詞、詞組或術語。
(五)題名應直接體現論文的要旨,必須與論文的內容相吻合。為方便讀者檢索,題名還應盡可能包含論文的關鍵詞,以供二次文獻編制題錄、索引。
(六)作者簡歷,包括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學位、研究方向、聯系方式(手機號碼、電子郵箱等)、郵寄地址及郵政編碼。
(七)圖、表或照片應按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并置于文中相應位置。圖中內容清晰,圖中文字建議使用小五號字。圖和照片的分辨率必須在600-900dpi之間,標題在插圖下居中。
(八)遵照GB/T7714—201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出;中文參考文獻須有對應的英文列于其上。
(九)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基金資助(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及復印件。
(十)格式要求:投稿應以電子版形式提交,一般為Microsoft Word或PDF格式。文章中的圖片、表格等應提供高清版本。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廣州市越秀區恒福路60號,郵編:51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