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文化》創(chuàng)刊于2006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fā)行周期為:雙月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yè)內有一定的影響。作為一份專注于研究與傳播朱子文化精髓的學術期刊,自創(chuàng)刊以來,始終秉持著學術性與普及性相結合的辦刊宗旨,致力于將深奧的朱子學說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給廣大讀者,同時也不失其學術研究的深度與廣度。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雜志精心設置了多個欄目,其中“理學研究”與“文獻研究”兩大欄目尤為引人注目,它們不僅體現了雜志的學術追求,也彰顯了其在文獻引用與學術嚴謹性方面的嚴格要求。
“理學研究”欄目是雜志的核心之一,它聚焦于朱子理學的深入研究與探討。該欄目鼓勵學者從多個角度對朱子思想進行剖析,包括但不限于其哲學基礎、倫理觀念、教育思想以及政治理念等。為了確保學術研究的嚴謹性,該欄目要求所有論文在引用文獻時必須詳實準確,不僅要求注明文獻的出處、作者、出版年份等基本信息,還要求采用文后注的方式,詳細列出論文中引用的每一處文獻,以便讀者查閱與核對。這種嚴格的文獻引用要求,不僅體現了雜志對學術誠信的重視,也確保了學術論文的學術價值與可信度。
“文獻研究”欄目則側重于對朱子文化相關歷史文獻的整理與研究。該欄目旨在通過深入挖掘與梳理朱子及其后學的著作、書信、講義等原始資料,揭示朱子文化的歷史淵源、發(fā)展脈絡及影響范圍。與“理學研究”欄目相似,“文獻研究”同樣對文獻引用的準確性有著極高的要求。論文作者需仔細甄別文獻的真?zhèn)危_保引用的文獻版本可靠、內容準確。同時,采用文后注的方式,詳細列出論文中引用的所有文獻,為讀者提供了查閱與研究的便利。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非直接引文注釋,注釋前應加“參見”;非引用原始資料時,應先注明原始作品之相關信息,再以“轉引自”為引領詞注明轉引之文獻詳細信息。
(二)正文中標題編排格式為:二級標題用“一”或“一、……”(居中、宋體四號);三級標題用“(一)”(首行縮進兩格、宋體五號加粗);四級標題用“1.……”(宋體五號)。
(三)請勿一稿兩投或多投。來稿一律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自稿件發(fā)出之日起3個月未收到本刊錄用通知,請及時向本刊雜志社查詢,確認不錄用后,可將稿件改投他刊。
(四)摘要與關鍵詞論著類稿件要寫出100~200字的結構式摘要(由“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部分構成),其他類稿件要編寫50~100字的指示性摘要。
(五)標題層次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4級。層次序號為“10進位制”。例如:第一級為 1,第二級為 1.1,第三級為 1.1.1等。序號頂格書寫,序號后空一格書寫正文。
(六)來稿文責自負,文章力求簡明嚴謹,資料數據正確可靠,必須包括:文題、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
(七)論文中有統(tǒng)計表和插圖者,應先見文字后見圖和表。文章中圖、表務求少而精,且需要有圖序、圖題、表序、表題,不能用“附表”表示。能用文字表述的盡量不用圖、表,文字、表、圖三者表述切忌重復。
(八)參考文獻采用尾注形式,參考文獻的著錄方式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774-2005,依照順序編碼制參考文獻列表。
(九)來稿應在篇首頁的地腳處注明基金來源(項目名稱及編號)、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職稱、學位、從事專業(yè)或工作)和電子郵箱、手機號碼等。
(十)原創(chuàng)性:投稿的文章必須是原創(chuàng)的研究成果,未在其他期刊或會議上發(fā)表過,且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抄襲行為。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lián)系出版商,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qū)建安大街351號赤岸統(tǒng)建房C區(qū)18號樓1單元303室,郵編: 3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