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安徽農業科學》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來稿要求稿面整潔。除特殊需要外,稿件文字一般使用通用簡化漢字,文中涉及的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等均使用阿拉伯數字,計量須使用法定的計量單位。
(二)關鍵詞:體現文章主要內容的術語詞,每篇3-5個為宜。
(三)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關鍵詞(以上內容需同時提供中、英文)、正文、參考文獻。
(四)參考文獻應保持在5條及以上。參考文獻中的作者為l~3位時應全部列出,多于3位時只寫前3位,后面加“,等”即可;多位作者之間用逗號“,”隔開,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要齊全,順序要規范。
(五)來稿只要觀點明確,言之有物,論證嚴密,說理透徹。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安徽農業科學》是一本在農業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61年創刊,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主管,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主辦,為半月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34-1076/S,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0517-6611。
該刊設置了基礎科學·綜述、農藝·園藝、資源·環境、動物科學·生物技術、林業科學·休閑農業、植物保護·植物營養、食品科學·藥用生物貯運加工·檢測分析、農業工程·農業氣象、農業經濟·農業信息、農業管理·農業教育等欄目,覆蓋農業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農業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安徽農業科學發表范例
-
播期對山西早熟夏大豆農藝性狀和產量的影響
作者:任小俊; 任海紅; 呂新云; 馬俊奎
-
套袋對龍泉山脈地區“巨峰”葡萄品質及安全的影響
作者:蘭昌文; 蔣立茂; 徐涵秋; 胡巍; 歐小軍; 李成海
-
不同花序修剪長度對陽光玫瑰葡萄商品性狀的影響
作者:王巧玲; 張碩彤; 戚鈺皎
-
新鮮玉米秸稈覆蓋對南方冬種馬鈴薯產量·品質及效益的影響
作者:楊建波; 駱秋萍; 阮振鎣; 黃秀麗; 蒙文豐; 劉卓杰
-
新疆伊犁河谷地下水系統劃分及特征研究
作者:邵杰; 李瑛; 董美玲; 馮俊嶺
-
河道水體黑臭前后微生物種群變化研究
作者:王鵬; 劉梅; 翁益松; 鄭海宏; 孫靜亞
-
派河支流污染源解析及對策措施研究 --以五老堰河為例
作者:方春霞; 張瀏
-
云南省低丘緩坡開發項目區林地生態服務價值評估
作者:張洪; 張雪巖; 丁江
-
水葫蘆在海水中的馴化及其對氨氮的去除能力研究
作者:許澤昊; 胡海燕
-
“水稻+南美白對蝦”稻田綜合種養模式研究
作者:王志明; 楊光炫; 耿相昌; 莊振湘; 陳年靜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