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物》期刊投稿需要注意以下信息:
一、基本投稿方向
該刊是一本由成都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的藝術期刊,本刊主要欄目有:文物研究、收藏指南、圖版、三普專題、補白、神州攬勝等。旨在推動藝術學科發展和藝術教學實踐創新。
二、內容與格式規范
(一)本刊強調論文的原創性,嚴格遵守著作權法,提倡健康優良的學術風氣,堅決杜絕剽竊抄襲行為。
(二)作者所投稿件應為獨立研究的原創成果,無違法、違紀內容,不涉及任何知識產權糾紛。若為多個作者的共同成果,應征得其他所有作者同意,并協商好排名次序。
(三)參考文獻采用尾注方根據國家標準《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7714-87)的要求在稿件中進行標注,并采用順序編碼標注制,各篇文獻要按正文部分標注的順序依次列出。
(四)一級標題用編號一、二、三、,二級標題用(一)、(二)、(三)、,三級標題用1.、2.、3.,四級標題用(1)、(2)、(3)。一級標題居中,二級左對齊,三級標題左縮進兩格。
(五)引言言簡意賅,突出重點。不應過多敘述同行熟知及教科書中的常識性內容,引言作為論文的開端,主要回答“為什么研究”這一問題。
(六)注釋一律采用腳注。腳注用小五宋體,包括文獻作者、文獻題名、出版社及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起止頁碼,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序號標注,每頁單獨編號。
(七)投稿時請附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籍貫、學位、職稱、主要研究方向、電子信箱等。
(八)稿件請附200—300 字的中英文內容提要,內容提要簡要概述所研究的問題與觀點、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主要結論。
(九)內容涉及基金資助項目、專利項目或獲獎項目等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項目編號,并附單位證明和項目證書的復印件。
(十)圖、表均應插放在文中第一次提到該圖、表的正文下面。表、圖題目及內容均須用中、英文雙重表達。圖表中參數應標明量和單位的符號。數據應有必要的統計分析。
三、審稿周期
《成都文物》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發行周期為:季刊,期刊級別:省級期刊,建議投稿前仔細核對格式要求,避免因細節問題延誤發表。
《成都文物》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季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
《成都文物》雜志是一本專注于成都地區文化遺產和文物保護的知識性刊物。其主要內容涵蓋了成都地區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重要的文物遺產。其報道范圍廣泛,涵蓋了考古發現、文物保護、遺址保護、博物館建設、文物修復與保護技術等方面的內容。每期雜志都會推出精心策劃的專題,深入探討重要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價值、研究成果和保護工作。
該雜志注重學術性和實用性的結合。在內容上,它既關注研究成果和學術討論,也關注普及性的介紹和解讀。雜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讀者普及文物保護知識和文化遺產的歷史價值,為保護工作提供科學指導。
該雜志的編輯團隊由一批專業的文物保護學者、考古學家和研究人員組成。他們具備扎實的學術功底和專業知識,并積極參與對成都地區文物保護的實踐工作。編輯團隊致力于挖掘和推廣成都地區的文化遺產,為讀者提供準確可靠的文物信息和專業的保護意見。雜志的版面設計簡潔大方,圖片和文字結合緊密。雜志經常刊登珍貴文物的照片,讓讀者通過視覺感受文物之美。此外,該雜志還經常邀請專家學者撰寫文章,發表他們在文物保護領域的研究成果,為讀者提供各類專業深入的解讀。
總的來說,該雜志既是一個專業的學術研究平臺,也是文物保護普及教育的重要載體。無論是對文化遺產保護感興趣的專業人士,還是對成都歷史文化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都能在該雜志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和閱讀體驗。
該刊被國內多個核心數據庫收錄,包括:維普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這顯示了其在藝術學界的學術影響力和權威性。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