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朝鮮·韓國歷史研究》期刊投稿時,選擇合適的投稿時間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議:
一、了解審稿周期
首先,投稿前應仔細了解《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的審稿周期。根據公開發布的信息,該雜志的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因此投稿者需要合理安排時間,避免因審稿周期影響論文的發表計劃。
二、避開高峰期
避開高峰期:在節假日或學術假期期間,編輯和審稿人可能無法及時處理稿件。
熱點話題發表后:當某個歷史熱點話題受到廣泛關注時,《朝鮮·韓國歷史研究》可能會收到大量與該話題相關的稿件。為了避免與熱門稿件競爭,可以選擇在熱點話題稍微平息后再投稿。
三、關注征稿信息
《朝鮮·韓國歷史研究》 期刊會定期發布征稿信息,明確說明當前或未來的重點收稿范圍、專題或欄目。投稿者可以密切關注這些信息,根據收稿需求來準備稿件,并在征稿截止日期前投稿。不僅可以提高稿件被錄用的機會,還能確保稿件與期刊的主題和內容定位相符。
重點欄目:近現代史、當代史、其他等。
《朝鮮·韓國歷史研究》投稿須知
(一)朝鮮·韓國歷史研究雜志稿件要求論點鮮明、論據可靠、數據準確、觀點新、方法新、富于創造性和學術性、文字精練。全文一般不超過6000字(綜述文章除外),題目不超過20字。來稿應有題名、作者、單位、郵編、摘要(200~300字)、關鍵詞(3~8個)及相應的英文對照,并隨稿件附寄該文章的創新性說明。凡以國家和省(部)級科學基金資助的研究課題為內容的論文,應該在首頁注腳用“基金項目”來進行標識,并注明課題代碼編號,將優先刊登。來稿文責自負(包括政治、學術、保密等方面)。
(二)作者簡介文稿附第一作者簡介,內容包括姓名、性別、民族、出生年、籍貫、學歷、職稱、主要研究方向,并請給出通訊地址及電話,以方便聯系。
(三)符號數字文稿中的外文字母、數碼、符號,要求工整、清晰;對容易混淆的字母、數碼和符號,應標明文種、大小寫、正斜體;屬上下腳標的字母、數碼和符號其位置高低區別要明顯。量和單位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量符號用斜體,單位用正體。公式中符號含義要加以注釋。
(四)圖表要求文稿插圖請用計算機繪制清楚,圖面要求整潔清晰,線條均勻,圖名及圖標要有自明性。
(五)稿件中圖片尺寸為:半欄圖寬不超過80mm,通欄圖不超過160mm,高適圖而定。
(六)圖片請選用Word、Visio、CorelDRAW、AdobePhotoshop中的任一種軟件進行制作,因本期刊為黑白期刊請盡量不要使用彩色圖。
(七)圖片中線寬為0.2mm(8磅),文字為8磅宋體字。
(八)若用AdobePhotoshop制圖時請不要合層,以便修改,圖片像素為:1016像素灰度圖。文稿中的表格盡量采用三(橫)線表。表名和表注也要有自明性,表的內容切忌與圖及文字表述重復,表內同一指標數字的有效位數應一致。圖名和表名應有對應英文。
(九)參考文獻來稿所引用的文獻以及資料,請作者務必要核實準確,并且注明出處。文獻標引序號請按文中引用順序依次排列,并注意在引用處標上對應的序號。
(十)保密事項朝鮮·韓國歷史研究雜志不刊登帶有密級的稿件。請作者在投稿時出具所在單位保密委員會的保密審查證明。
四、合理安排個人時間
投稿者還需要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來選擇合適的投稿時間。此外,還要考慮到自己的研究進度和稿件質量,確保在投稿前對稿件進行充分的修改和完善。
綜上所述,選擇合適的投稿時間需要綜合考慮審稿周期、高峰期、征稿信息以及個人時間安排等多個因素。通過合理安排投稿時間,可以提高稿件被錄用的機會,并確保研究成果能夠及時發表。
《朝鮮·韓國歷史研究》期刊創刊于1980年,由中國朝鮮史研究會;山東大學(威海)韓國學院;延邊大學朝鮮半島研究院歷史研究所主管并主辦,是國內公開發行的歷史類學術期刊,雜志社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園路977號,以反映歷史改革與發展的最新成果、致力于為深化歷史改革、繁榮歷史科學服務。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