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大豆科技》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稿件請注明作者的真實姓名、詳細通訊地址、聯系電話及電子信箱,以便編輯部及時通知相關事宜和寄送樣刊。
(二)文內標題:文內標題要簡潔、明確,標題層次不宜過多,一般保留三級標題。
(三)引用譯作,應依次標明國籍、原作者、著作名稱、譯者、出版社、出版時間、頁碼。
(四)參考文獻限為作者親自閱讀、公開發表過的文獻,只選主要的列入,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按其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編號,列于文末,并依次將各編號外加方括號置于文中引用處的右上角。書寫格式為:作者.文題.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頁.網上參考材料序號.作者.文題網址(至子--欄目).上傳年月。
(五)編輯部有權對來稿進行修改,如作者不同意修改,請在來稿中說明。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大豆科技》是一本在農業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93年創刊,由東北農業大學主管,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科學研究院主辦,為雙月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23-1549/S,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674-3547。
該刊設置了研究與探討、專題論壇、調研報告、實用技術、種子世界、會議報道等欄目,覆蓋農業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農業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大豆科技發表范例
-
大豆異黃酮研究進展及前景展望
作者:石群; 李波
-
現代科技發展與農業機械化工程技術創新探討
作者:李天宇; 夏艷娟; 周福君
-
小粒大豆新品種吉育111的選育及栽培要點
作者:王英男; 齊廣勛; 劉曉冬; 袁翠平; 趙洪錕; 李玉秋; 董英山; 王玉民
-
高蛋白鮮食大豆晉科2號原種生產技術
作者:古曉紅; 張海生; 楊婷婷; 王軍; 李方舟
-
高產夏大豆新品種貢秋豆7號的選育與栽培技術要點
作者:余鱗; 向仕華; 李霖超; 王武全
-
高產優質大豆新品種周豆25號
作者:李瓊; 耿臻; 楊青春; 舒文濤; 李金花
-
大豆新品種龍達4號的選育與栽培技術
作者:栗銘徽; 陳永利; 李桂洪; 陳浩; 萬培蔚; 徐國成; 吳輝; 孫美惠; 韓德志; 王舒; 蔡鑫鑫; 徐玉梅; 劉發
-
高產抗病夏大豆新品種淮豆14的選育及其栽培技術
作者:徐海風; 楊加銀; 李曙光
-
早熟高蛋白大豆品種黑河43
作者:劉發; 閆洪睿; 張雷; 鹿文成; 梁吉利; 賈洪昌; 劉英華; 韓德志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