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地理學報》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來稿應附3~8個關鍵詞。附200字左右的結構式摘要(理論研究不要寫成結構式摘要),內容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
(二)如為基金項目資助論文,請在文稿首頁頁腳處注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
(三)稿件附有作者簡介,重點介紹學術經歷、學科專長和工作、學習單位。
(四)文內引用參考文獻的標注按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連續編碼,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在同一處引用多篇文獻時,各篇文獻的序號在方括號內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全部列出,序號間用逗號隔開;如遇連續序號,用波浪號連接起止序號。
(五)請勿一稿多投或一稿多種近似版本,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地理學報》是一本在科學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34年創刊,由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地理學會;中國科學院國家計劃委員會地理研究所主辦,為月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11-1856/P,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0375-5444。
該刊設置了研究綜述、氣候變化與植被生態、土地利用與地表過程、學術信息等欄目,覆蓋科學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科學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地理學報發表范例
-
青藏高原西部、南部和東北部邊界地區天然水的水化學性質及其成因
作者:田原; 余成群; 查欣潔; 高星; 于明寨
-
區域耕地利用功能轉型的理論解釋與實證
作者:宋小青; 李心怡
-
中國小城鎮鎮區土地利用結構特征
作者:趙鵬軍; 呂迪
-
基于GIS與地理探測器的巖溶槽谷石漠化空間分布及驅動因素分析
作者:王正雄; 蔣勇軍; 張遠囑; 段世輝; 劉九纏; 曾澤; 曾思博
-
基于Meta回歸方法的中國內陸河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再評估
作者:顏儼; 姚柳楊; 郎亮明; 趙敏娟
-
引領與思辨--《信息時代社會經濟空間組織的變革》評介
作者:路紫; 張秋孌
-
地理術數與社會互動--《知識、禮俗與政治:宋代地理術的知識社會史探》評述
作者:李龍
-
《北魏政治地理研究》評介
作者:張保見
-
第二屆“鄉村振興與鄉村科學論壇”在南京成功舉辦
作者:中國地理學會農業地理與鄉村發展專業委員會
-
第四屆全球土地計劃開放科學大會在瑞士召開
作者:董金瑋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