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電網技術》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題目:要求簡潔、精煉,能夠完整、準確地概括全文內容,并能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不宜以阿拉伯數字開頭,字數不宜超過20個字。
(二)稿件應包括:篇名、作者、單位及郵編、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正文、注釋及參考文獻。
(三)摘要(100~200字)和關鍵詞(3~5個):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勿出現本人(文)認為等字樣。多個關鍵詞之間以分號隔開。
(四)作者名字標在文章題目下方,作者單位標在文章結尾。注釋統一為頁下注,每頁重新編號,注釋序號與文中指示序號相一致,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加圓圈標注:①、②……。每條注釋獨立成自然段。
(五)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文獻數論著不超過15篇,綜述不超過30篇。盡量引用近2年登載論文作參考文獻,內部資料和尚未發表者請勿列入。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電網技術》是一本在工業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57年創刊,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主管,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主辦,為月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11-2410/TM,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000-3673。
該刊設置了面向新一代電力系統和能源互聯網的人工智能技術、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可再生能源發電與綜合消納技術、直流輸電與直流電網、電力市場、電力系統、高電壓技術、工程應用等欄目,覆蓋工業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工業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電網技術發表范例
-
臺風災害下用戶停電區域預測及評估
作者:侯慧; 耿浩; 肖祥; 黃勇; 吳昊; 李顯強; 于士文
-
基于模型自適應選擇融合的智能電表故障多分類方法
作者:高欣; 刁新平; 劉婧; 張密; 何楊
-
基于模糊神經網絡的電能表誤差超差風險預測模型
作者:金陽忻
-
售電市場建設發展成效評估國際經驗及我國售電市場評估體系
作者:薛松; 胡源; 李維; 廖建輝; 張凡; 張曉萱; 馬莉
-
基于信息間隙決策理論的多種零售合同模式下售電公司購售電策略
作者:唐力; 劉繼春; 楊陽方; 周玲
-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下跨省區電力交易主體最優決策
作者:王輝; 陳波波; 趙文會; 廖昆; 鮑熊劍濤
-
大規模電儲熱參與調峰輔助雙邊交易容量及價格區間優化模型
作者:孫婧卓; 江全元; 程中林; 羅桓桓; 葛維春
-
新能源并網環境下發電側微分演化博弈競價策略
作者:彭春華; 錢錕; 閆俊麗
-
基于智能合約的區域能源交易模型與實驗測試
作者:王德文; 柳智權
-
含常規高壓直流輸電的電力系統恢復路徑優化
作者:顧雪平; 楊超; 梁海平; 李少巖; 劉艷; 李新軍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