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期刊提供以下投稿方式及注意事項:
一、在線投稿:通過期刊官網在線投稿,系統支持稿件上傳、進度查詢及審稿意見反饋,需注冊賬號后提交。
二、郵箱投稿:部分欄目接受郵箱投稿,《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期刊地址:哈爾濱市學府路29號。
三、注意事項:在投稿前,務必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
投稿須知:
(一)題目:中文標題一般少于30字,簡短鮮明表明文章研究內容,盡量不用副標題及外文縮寫詞,避免使用非通用縮寫詞、字符等。英文標題應與中文標題一致,并符合英文表達習慣。
(二)作者姓名在題名下按序排列,排序應由全體作者共同討論確定,稿件受理后不應再作改動。確需改動時,必須出示單位證明以及所有作者親筆簽名表明對署名改動無異議的書面證明。
(三)中文摘要(200字以內),英文摘要與中文對應,關鍵詞(3-8個),每詞之間用分號分隔,置于正文之前。
(四)稿件中引用的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的期刊、圖書、會議論文集等。
(五)請勿一稿多投,如果作者在投稿3個月后仍未收到編輯部處理意見,可以改投他刊,但須告知本刊編輯部。
保持聯系暢通:在投稿后,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編輯部在審核過程中能夠及時與作者溝通。
耐心等待審核:由于編輯部工作量較大,審核過程可能需要一定時間,預計審稿時間為:1-3個月,作者應耐心等待審核結果,并避免頻繁催稿。
綜上所述,向《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期刊投稿可以選擇在線投稿或郵箱投稿兩種方式。在投稿過程中,作者應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并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與編輯部溝通。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期刊是一本在我國地質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它致力于為地質理論研究者和地質實踐工作者搭建交流平臺,全方位展示地質領域的前沿成果與實踐經驗,創刊于1981年,是由中國地震局主管,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中國力學學會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國際刊號:1000-1301,國內刊號:23-1157/P。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發表范例
-
地鐵引發鄰近建筑物振動及控制研究評述
作者:鄭國琛; 祁皚
-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典型節點地震響應分析
作者:楊仕升; 姜龍; 謝開仲
-
2017年九寨溝7.0級地震強震動記錄處理與分析
作者:解全才; 馬強; 王麗艷; 張景發
-
九寨溝7.0級地震學校建筑震害調查與分析
作者:薄景山; 李孝波; 段玉石; 蘇占東
-
地震反應譜阻尼修正系數的研究論述
作者:張衡; 朱敏; 楊新格
-
土層地震反應網絡計算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作者:段雪鋒; 李瑞山; 王永志; 袁曉銘
-
一種新的大壩強震動監測系統
作者:李黎; 何先龍; 賈行建
-
基于自適應免疫記憶克隆算法的空間網架結構減震裝置優化配置
作者:展猛; 王社良; 張麗珍
-
基于顆粒接觸度分析的黃土起始動應力估算方法
作者:郭鵬; 孫軍杰; 孫昱; 彭立順; 田文通
-
一種有源伺服式超低頻轉動加速度計研究
作者:高峰; 楊學山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