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電子顯微學報》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摘要中如采用非標準的術語、縮寫詞和符號等,均應在首次出現時予以說明。
(二)正文應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文中插圖應比例適當、清楚美觀,標明圖序與圖題;表格應結構簡潔,盡量采用“三線表”,必要時可添加輔助線,要有表序與表題。
(三)選題新穎,數據可靠,論點鮮明,層次清楚,文字簡練。
(四)投稿請填寫真實有效的詳細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及E-mail,以便聯系。
(五)按照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的有關規定,本刊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引用的參考文獻請在正文中用方括號和阿拉伯數字按順序標在引用處。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電子顯微學報》是一本在電子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82年創刊,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物理學會主辦,為雙月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11-2295/TN,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000-6281。
該刊設置了研究論文、納米材料應用專欄、實驗技術與方法、綜述等欄目,覆蓋電子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電子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電子顯微學報發表范例
-
納米多孔銅的結構調控與表征
作者:王凱; 柳寧; 王志峰; 習衛; 羅俊
-
鐵電薄膜中180°荷電疇壁的亞埃尺度結構特性
作者:鄒敏杰; 唐云龍; 馮燕朋; 朱銀蓮; 馬秀良
-
基于STEM-EELS方法在納米尺度上測量表面聲子強度
作者:劉秉堯; 李寧; 孫元偉; 李躍輝; 高鵬; 俞大鵬
-
鎂合金中位錯的高分辨Z襯度成像研究
作者:楊志卿; 胡偉偉; 葉恒強
-
納米電催化劑的原位透射電鏡表征
作者:張星; 曹安民; 萬立駿
-
原位液體環境透射電鏡技術在納米晶體結構研究中的應用
作者:王文; 徐濤; 孫立濤
-
過渡金屬氮化物與碳化物的結構穩定性
作者:邢萬東; 孟凡研; 于榮
-
石墨烯的低電壓掃描透射電子顯微學成像研究
作者:周武
-
環形明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成像技術在鋰離子電池研究中的應用
作者:季怡汝; 張慶華; 谷林
-
能量過濾透射電子顯微學的發展與現狀
作者:陳鑫峰; 王澤朝; 鐘虓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