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期刊投稿需要注意以下信息:
一、基本投稿方向
該刊是一本由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主辦的地質期刊,2002年創刊,本刊主要欄目有:結構和工程體系震害評定、強震觀測與分析、土木基礎設施的地震危害性和危險性分析、場地效應和巖土地震工程。旨在推動地質學科發展和地質教學實踐創新。
二、內容與格式規范
(一)論文主題必須與地震工程和工程振動(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領域相關,包括但不限于地震災害與風險評估、結構抗震設計、地震動與工程響應、地震工程材料、工程振動控制等。
(二)論文必須具備學術創新性和科學價值,對地震工程和工程振動領域有新的理論、方法、技術或應用方面的貢獻。
(三)論文應為原創研究成果,未在其他期刊、會議或網絡媒體上發表或投稿。
(四)論文應符合《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的寫作規范,包括標題、作者、摘要、關鍵詞、引言、地震動分析、結構反應分析、結論、參考文獻等部分。
(五)論文應理論清楚、正確,并且有詳細實測數據,應提供中、英文的題名、作者與單位、摘要、關鍵詞、圖與表題名,提供中文的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
(六)文獻說明放在文末,整篇文章順序編碼;同一文獻多次引用需并置,原著名稱只出現一次。外文參考文獻按照國際通告的著錄格式標注。
(七)以最恰當、簡明的詞句反映論文、報告中的最重要的特定內容,題名應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略語、首字母縮寫詞、字符、代號和公式等。一般字數不超過25字。
(八)引言章節編號為0,一級標題按123等順序編號,二級標題使用1.1、1.2、1.3等,三級標題使用1.1.1、1.1.2、1.1.3等,一律左頂格。
(九)摘要不少于200字,內容要能含蓋論文的主要信息。應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且具有獨立性,采用第三人稱寫法,不用引文。
三、審稿周期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發行周期為:季刊,期刊級別:CSCD期刊、SCI期刊,建議投稿前仔細核對格式要求,避免因細節問題延誤發表。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創刊于2002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季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是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期刊,旨在促進地震工程和工程振動領域的研究和學術交流。該雜志發表原創研究論文、綜述、學術評論和實踐應用等,涵蓋了地震工程、結構動力學、地震地質學和工程振動控制等方面的內容。其研究領域包括但不限于地震地質學、結構動力學、地震工程設計與分析、地震災害與風險評估、振動控制與結構健康監測等。
該雜志關注地震工程安全、抗震性能評估和結構抗震設計等方面的問題,并積極探索工程振動控制技術、地震災害應對策略和工程結構的健康監測方法等。它重視學術質量和學術影響力。所有論文都經過同行評審專家的評審,以確保發表的論文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科學價值。評審專家從論文的創新性、科學性、實驗設計和結論等方面進行評估,為讀者提供可靠的研究成果和學術觀點。
該雜志的讀者主要包括從事地震工程研究、結構工程、土木工程、地質工程和振動控制等領域的科學家、工程師和研究人員。通過閱讀該雜志,讀者可以了解地震工程和工程振動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學術觀點和實踐經驗,掌握地震工程設計和分析的相關理論和方法,以及工程振動控制與結構健康監測的技術與應用。
該刊被國內多個核心數據庫收錄,包括: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EI 工程索引(美)、SA 科學文摘(英)、SCI 科學引文索引(美)、劍橋科學文摘等,這顯示了其在地質學界的學術影響力和權威性。
此外,《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期刊還榮獲了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這些榮譽不僅證明了其學術質量得到了廣泛認可,也為其在地質學術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