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博覽》作為一本科學領域的學術期刊,投稿難度一般,但仍需要作者具備一定的學術實力。具體詳情需結合期刊定位、審稿流程以及投稿者的研究質量綜合評估。以下是詳細分析:
了解期刊信息:
《防災博覽》期刊創刊于2001年,是由中國地震局主管中國地震災害防御中心主辦的科學類雙月刊。該雜志以中文出版,擁有國內刊號:CN 11-4651/P及國際刊號:ISSN 1671-6310。旨在成為科學領域的先鋒,及時反映科學改革與發展的最新成果,深入探索科學規律,助力科學事業的繁榮。通過高質量的論文和研究成果,為科學工作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科學創新與進步。
期刊級別與定位:
《防災博覽》 期刊被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數據庫收錄。獲得了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榮譽。主要欄目:防震減災工作_新聞速讀、防震減災工作_視點、本期關注、減災綜述、減災教育、我行我述、綠色生活、科技前沿、震情速遞、災害錄等,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該期刊的讀者群體主要是科學工作者、科學研究者、科學政策制定者以及對科學領域感興趣的讀者。
投稿須知:
(一)標題使用小二號字,宋體,加粗顯示;正文使用五號字,宋體;圖題、圖注、表格、標注、參考文獻使用小五號字,宋體。文中英文均使用Times New Roman字體,根據其在文中所處位置選用相應字號。
(二)關鍵詞論著須分別在中、英文摘要后標引2~5個中、英文關鍵詞。
(三)作者信息:作者姓名、單位、職稱、聯系電話、通訊地址、電郵地址。
(四)參考文獻:參考文獻一般應多于10篇,按在文中引用的先后順序標注(加方括號),并在文末按順序列出。作者、譯者、編者不超過3人時全部寫出,超過3人時只寫前3人,后加“等”。
(五)編輯部對稿件進行匿名評審。審稿周期為1個月。逾期未接到用稿通知,可自行處理稿件。本刊有權對來稿進行編輯加工。
發表周期:
采用三審制(初審、復審、終審),《防災博覽》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如果超過預計的審稿時間仍未收到回復,可以主動聯系編輯部詢問進度,若想縮短周期,流程協助可咨詢在線客服。
投稿建議:
投稿《防災博覽》期刊需注重選題創新性與格式規范性。建議投稿前充分研讀近期刊發文章,并嚴格遵循雜志社要求,對于具備一定學術實力的作者來說,是一個相對好投且發表周期較短的期刊選擇。
防災博覽發表范例
-
海南萬理真吾鄉——走進海南省瓊中國家基準地震臺
作者:漱玉
-
電力發展 樹立能源觀——電從哪里來世界發電方式有哪些
作者:周軍
-
陽光發電 綠色環保
作者:司金
-
長風送電來
作者:金水
-
防范雷擊事故不是小事兒
作者:田曉劍
-
光污染打破了生物鐘
作者:冰華
-
面對土壤污染 誰來捍衛“舌尖上的安全”
作者:吳學安
-
頓河流過的南方之都——羅斯托夫
作者:沈海濱
-
關注夏日心臟健康
作者:--
-
美國研究人員創建新系統 可透過墻壁看到人體
作者:--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