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與傳播是一本由北京語言大學外國語學部主辦的教育期刊,2020年創刊,半年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中國典籍外譯、傳播新動態、翻譯研究。
《翻譯與傳播》創刊于2020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半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雜志的編輯理念深深地根植于對翻譯與傳播兩個領域的深刻理解之上,它強調的不僅是語言文字的轉換,更是文化、政治、經濟、社會等多個層面的交叉融合。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這一理念顯得尤為重要。
翻譯不僅僅是簡單的語言轉換,它更是一種跨文化的交流。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歷史脈絡和語境,同時也需要考慮目標讀者的接受能力和文化背景。這種跨文化的交流要求譯者具備深厚的語言功底和廣泛的文化知識,以確保翻譯的準確性、流暢性和可讀性。其次,翻譯與傳播密切相關。翻譯是將一種語言文化的信息轉換為另一種語言文化的信息,而傳播則是將這些信息傳遞給目標受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翻譯不僅傳遞了原文的內容,還傳遞了原文的文化、價值觀、意識形態等信息。因此,翻譯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傳播的效果。
雜志的編輯理念正是基于這種對翻譯和傳播關系的深刻理解。它鼓勵研究者從多個角度探討翻譯與傳播的交叉融合,例如研究翻譯在政治外交、文化交流、經濟貿易等領域的應用;分析翻譯在社交媒體、新聞報道、廣告宣傳等傳播渠道中的作用;探討翻譯對跨文化交流、文化認同、文化沖突等社會現象的影響等。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文稿按版式順序須包括以下內容: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中文摘要、關鍵詞、中國圖書資料分類號(簡稱分類號)、英文摘要、正文、參考文獻。
(二)所投稿件請保證文章版權的獨立性,無抄襲、署名排序無爭議、文責自負,請勿一稿多投!
(三)作者應在文中相應內容處標注閱讀過的文獻資料。參考文獻的引用,應為作者親自閱讀過的文獻。參考文獻的標注采用順序編碼制,按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依次編號,將序號置于方括號內,如[1],[1-2],[3-6]。
(四)題目:應反映文章主要內容,一般不用副標題,不超過20個漢字,避免使用非公知的外文縮寫。
(五)引文超過150 字換行另起;上下各空一行;第一行縮進4 格,以下各行縮進2 格。夾注置于最后一個標點符號之后。引詩超過8 行換行另起,規則同上。
(六)按學術研究規范和編輯部的有關規定,認真核對引文、注釋和文中使用的其他資料,確保引文、注釋和相關資料準確無誤。如使用轉引資料,應實事求是注明轉引出處。
(七)作者簡介在稿件首頁頁腳:姓名、工作單位全稱及職務(職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其下轄的市、縣)的地名、聯系電話(可放入稿件末尾)、郵政編碼。
(八)摘要250字左右,應對全文內容進行準確概括,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等,關鍵詞不得少于4個,應選擇能反映論文主要內容的單詞、詞組或術語。
(九)基金或課題項目:若要標注獲得基金或課題贊助的論文,應注明基金或課題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項目編號。
(十)稿件文責自負,對因抄襲、涉密等侵犯他人版權或其他權利的,本刊不承擔連帶責任。作者對文章負責,但本刊編輯有權對稿件作文字刪改。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15號北京語言大學逸夫教學樓《翻譯與傳播》編輯部,郵編: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