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科學與技術》期刊提供以下投稿方式及注意事項:
一、在線投稿:通過期刊官網在線投稿,系統支持稿件上傳、進度查詢及審稿意見反饋,需注冊賬號后提交。
二、郵箱投稿:部分欄目接受郵箱投稿,《工程科學與技術》期刊地址:成都市一環路南一段24號。
三、注意事項:在投稿前,務必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
投稿須知:
(一)內容摘要:用精煉的語言提煉出文章的核心觀點和創新之處,不能寫成研究背景介紹。一般不超過400字,用楷體小4號字。
(二)作者應標明工作單位全稱,所在省、城市名及郵政編碼、電話、E-mail等,加圓括號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三)參考文獻:將參考文獻按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編號,并用數字加方括號標注并集中排列在注釋后。
(四)嚴禁抄襲、偽造、篡改等不端學術行為,不能一稿多投。
(五)文中一級標題、二級標題、三級標題、四級標題的序號用“一、……”“(一)……”“1.……”“(1)……”標示。
保持聯系暢通:在投稿后,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編輯部在審核過程中能夠及時與作者溝通。
耐心等待審核:由于編輯部工作量較大,審核過程可能需要一定時間,預計審稿時間為:1-3個月,作者應耐心等待審核結果,并避免頻繁催稿。
綜上所述,向《工程科學與技術》期刊投稿可以選擇在線投稿或郵箱投稿兩種方式。在投稿過程中,作者應仔細閱讀投稿指南和要求,確保稿件內容、格式等方面符合要求,并保持聯系方式暢通以便與編輯部溝通。
《工程科學與技術》期刊是一本在我國工業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它致力于為工業理論研究者和工業實踐工作者搭建交流平臺,全方位展示工業領域的前沿成果與實踐經驗,創刊于1957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學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國際刊號:2096-3246,國內刊號:51-1773/TB。
工程科學與技術發表范例
-
具自復位摩擦阻尼器的橋梁隔震性能研究
作者:劉云帥; 韓建平; 王曉琴
-
隧道洞口軟硬圍巖交接段地震響應大型振動臺模型試驗研究
作者:崔光耀; 孟令瀚; 張軍徽; 王明年; 朱長安
-
主梁變形預報的改進非等間隔權重灰色修正模型
作者:徐剛年; 王有志; 王世民; 劉慶昌; 王來永; 武俊彥
-
基于IDA的自復位預制剪力墻抗倒塌能力分析
作者:吳浩; 呂西林; 周穎; 劉文光
-
現澆混凝土消能減震框架抗震性能試驗研究
作者:吳從曉; 李定斌; 吳從永; 楊誠; 鄧雪松; 徐昕
-
西南地區水資源承載能力評價方法與應用
作者:周彥辰; 陳進; 許繼軍; 霍軍軍
-
南水北調中線段原狀膨脹土抗剪強度試驗研究
作者:戴福初; 董文萍; 黃志全; 張曉麗; 王安明; 曹世超
-
帶肋中空夾層方鋼管混凝土柱軸壓性能的試驗研究
作者:梁危; 董江峰; 王清遠
-
基于MODIS雪蓋數據的葉爾羌河流域積雪再分析
作者:衛仁娟; 彭亮; 梁川; 何英; 穆振俠; 鄭淑文
-
PEC柱(弱軸)–削弱截面鋼梁端板連接組合框架抗震試驗研究
作者:方有珍; 紀杰; 蔡珊珊; 陳軍; 孫國華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