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放射醫學核醫學》作為一本醫學領域的學術期刊,投稿難度一般,但仍需要作者具備一定的學術實力。具體詳情需結合期刊定位、審稿流程以及投稿者的研究質量綜合評估。以下是詳細分析:
了解期刊信息:
《國際放射醫學核醫學》期刊創刊于1977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主辦的醫學類雙月刊。該雜志以中文出版,擁有國內刊號:CN 12-1381/R及國際刊號:ISSN 1673-4114。旨在成為醫學領域的先鋒,及時反映醫學改革與發展的最新成果,深入探索醫學規律,助力醫學事業的繁榮。通過高質量的論文和研究成果,為醫學工作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醫學創新與進步。
期刊級別與定位:
《國際放射醫學核醫學》 期刊被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數據庫收錄。獲得了Caj-cd規范獲獎期刊、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科技期刊優秀期刊等榮譽。主要欄目:綜述、文摘、專家論壇、國際學術會議報道、出國學術考察、報告等,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該期刊的讀者群體主要是醫學工作者、醫學研究者、醫學政策制定者以及對醫學領域感興趣的讀者。
投稿須知:
(一)主題明確,結構合理;層次清晰,邏輯性強;表述簡潔,文字通順。
(二)多位作者不同單位時,請在作者姓名右上角用數字與作者單位一一對應,一名作者跨多個單位時,作者姓名右上角的數字間用逗號間隔。
(三)論文摘要字數請控制在400字以內,內容要明確體現核心觀點、創新之處及研究方法。
(四)篇名要簡明、具體、確切,一般不超過20個字,且應避免使用縮略詞、字符、代號和公式等。
(五)參考文獻按正文中出現的次序標引,未公開發表的資料一般不宜引用。
發表周期:
采用三審制(初審、復審、終審),《國際放射醫學核醫學》期刊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如果超過預計的審稿時間仍未收到回復,可以主動聯系編輯部詢問進度,若想縮短周期,流程協助可咨詢在線客服。
投稿建議:
投稿《國際放射醫學核醫學》期刊需注重選題創新性與格式規范性。建議投稿前充分研讀近期刊發文章,并嚴格遵循雜志社要求,對于具備一定學術實力的作者來說,是一個相對好投且發表周期較短的期刊選擇。
國際放射醫學核醫學發表范例
-
攝碘率與甲狀腺顯像在無痛性甲狀腺炎診斷中的應用
作者:張汝森; 馮勇; 胡穎堅; 何紅園
-
冠心病患者血清細胞因子和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測定的臨床意義
作者:孫啟和; 孫彬; 楊永青
-
原發性高血壓PRA、AngⅡ分型和IGF-1水平的測定
作者:陸永怡; 陳群; 楊永青
-
^99Tc^m-MIBI親腫瘤延遲斷層顯像對肺占位病灶的診斷價值
作者:譚興普; 黃艷
-
^131I治療青少年Graves病58例臨床分析
作者:牟聯超; 李先映; 石彩虹
-
中老年男性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測定的臨床價值
作者:韋賜秋
-
fMRI在阿爾茨海默病、額顳葉癡呆及路易體癡呆中的研究進展
作者:張冰; 徐俊; 徐運; 朱斌
-
螺旋CT最小密度投影曲面重建法膽道成像對膽道梗阻性疾病的診斷價值
作者:梁萍; 方華盛
-
頭頸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腫的影像及病理學分析
作者:孔慶聰; 郭媛; 鄧星河; 單鴻
-
納米粒子在協同光動力放射治療中的作用
作者:陳娜; 涂彧; 張旭光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