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古生物學報》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薦稿文責自負。所有作者應對稿件內容和署名無異議,稿件內容不得抄襲或重復發表。編輯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
(二)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籍貫、工作單位、職稱、學位、研究方向、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郵箱。多個作者之間用分號隔開,同一作者的介紹之中不出現句號。如有通訊作者,請標明。
(三)關鍵詞每篇文章可選用3~5個能反映文章主題概念的詞、詞組或術語。
(四)題名。以概括文章主題且不超過20個字為宜。
(五)注釋采用腳注方式,每頁重新編號。腳注中如涉及公開發表的文獻(包括電子文獻)應作為參考文獻在文后出現,不宜采取腳注方式。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古生物學報》是一本在生物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53年創刊,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古生物學會;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主辦,為季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32-1188/Q,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0001-6616。
該刊設置了研究論文、研究方法、學會訊息等欄目,覆蓋生物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生物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古生物學報發表范例
-
湖北秭歸茅坪鎮下茶莊剖面石牌動物群初探
作者:劉璠; 陳飛揚; 陳延龍; 張志飛
-
貴州劍河八郎寒武系甲勞組太陽女神螺類Oelandiella
作者:段曉林; 楊興蓮; 王圓
-
主成分分析法在殼斗科植物化石鑒定中的應用
作者:賈慧; 孫柏年; David; Kay; Ferguson; 孟祥寧
-
基于植物大化石定量重建云南景谷早中新世古氣候
作者:李相傳; 郭政宏; 何文龍; 肖良; 戴靜; 孫楠; 王楠; 李瑞云; 呂薦闊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