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廣西蠶業·科普版》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原稿要觀點明確,資料真實,條理清晰,文字簡潔。標題要準確、簡明、準確,一般最好不要超過20個字符??茖W實驗、研究報告、評論級等文章的全文一般不超過5000個字符,其他稿子不超過2500個字符。
(二)提交的項目必須包括標題、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全名、城市和郵政編碼,并用逗號分隔多個作者姓名。所有作者都代表公司的全名、城市和郵政編碼。原稿有中文摘要,三到八個關鍵詞。
(三)一、二、三級標題各占一行,其中一級標題居中,二、三級標題縮進兩個字符且左對齊,四級及以下標題后加句號且與正文接排。
(四)中文內容摘要300字左右,要求能夠客觀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信息。中文關鍵詞3~5個,應為能夠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
(五)正文中出現一百字以上的引文,不必加注引號,直接將引文部分左邊縮排兩格,并使用楷體字予以區分。一百字以下引文,加注引號,直接放在正文中。
(六)稿件注釋著作類包括作者、著作名稱、出版社、出版時間、頁碼;古文獻可在作者前加時代;譯著可在作者前加國別;論文類包括作者、論文名稱、期刊號。來稿請一律采用尾注形式。
(七)表應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每幅表應冠有表題并在正文中標示“見表”,以確保每個表均在正文中被引用。
(八)稿件所涉及的課題如系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的左下方,作者單位的上方加注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編號)”,并附基金批準文件的復印件。
(九)數量和單位數量名稱及其符號使用法定度量單位(例如,將mu轉換為m2或hm2),具體取決于國家標準GB 3100-1993 《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外語字母表的大小寫、丁字體、上下角符號、數字和單位之間的空字符、易混淆的字符和符號。
(十)摘要應以第三人稱總結論文的實際內容,實驗研究類的論文摘要應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等內容。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廣西蠶業·科普版》是一本在農業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1964年創刊,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主管,廣西區蠶業技術推廣總站廣西蠶學會主辦,為季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45-1213/S,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006-1657。
該刊設置了養蠶竅門、高效省力化技術、防蠶病絕招、蠶藥指南、良種之窗、專家把脈、咨詢熱線、致富經、行情介紹等欄目,覆蓋農業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農業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