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稿件被《工業技術創新》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進行修改,以提高錄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細閱讀退稿通知:明確編輯或審稿人指出的問題,如選題不符、創新性不足、數據缺陷或語言表達問題?。
2.區分退稿類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見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議改投其他期刊)
二、針對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2.增加相關理論背景和文獻綜述,以支持研究論點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三、重新投稿準備
1.?附修改說明:逐條回應審稿意見,說明修改內容及依據。
2.核對期刊要求:
(一)來稿請注明作者信息,包括單位全稱、地址、電話和郵編。
(二)摘要應在200字以內,摘要中不能使用評論性的詞語,摘要的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結論,也可寫明具有情報價值的其他重要信息。
(三)文中引用文獻,首次列注時需標明全部出版信息,再次列注時方可簡化。注釋按照(作家,書名,出版社,出版年份,第幾頁)的形式進行標注。
(四)來稿子標題的層級序號。標題層次不宜太多,建議文內標題層次為四級:一、(一)、1.、(1)。
(五)來稿無論是否錄用,一律不退稿,請自留底稿。如來稿1個月后未被錄用,作者可自行處理稿件。切勿一稿多投。稿件嚴禁抄襲或剽竊行為,如有之,一切后果由作者自負。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質量和學術水平,增加被期刊錄用的機會。
《工業技術創新》是一本在工業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理論期刊,于2014年創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為雙月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10-1231/F,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2095-8412。
該刊設置了專題:軌道交通安全、專題:新材料、專題:探測與成像技術、專題:數據資源管理、標準體系、共性技術、智能化、工業科學、技改成本管理等欄目,覆蓋工業領域多個研究方向,以反映工業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工業技術創新發表范例
-
35kV GIL通管絕緣子局部放電問題成因分析及其反措
作者:包抒一; 蔣凌云
-
包鋼60kg/mU71MnG鋼軌焊接工藝探討
作者:孫昭藩
-
透水混凝土透水性影響因素的正交試驗研究
作者:唐洋; 謝咸頌; 耿澤康; 王建才; 劉學
-
ICP光譜法測定銅精礦中砷含量的不確定度評定
作者:劉久苗; 許敏
-
熱效率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分析——基于中餐燃氣炒菜灶能效等級檢驗標準
作者:陳濤; 陳永忠; 李波; 丁天洪; 羅心雨
-
基于FDC2214的非接觸式手勢識別裝置
作者:于燕秀; 牟福鵬; 陳垟; 蓋磊
-
基于全局多閾值圖像分割與粗糙集約簡的PCB焊點檢測
作者:李孟歆; 劉桐序; 孫藝桐
-
新型乳膠基質泵送裝置的密封性能分析
作者:張小勇
-
未來工廠(FoF):歐盟制造的希望
作者:王微漪; 李靜; 周峰
-
我國液晶面板產業智能制造發展現狀總結與差距分析
作者:趙漢青; 曹明路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遇信息錯誤,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系。